七八月份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的虛弱會進一步助長濕邪的侵入。
紅豆與薏仁都能夠幫助身體排濕,但因為薏仁偏涼性,不適宜單獨長期食用,配合溫性的紅豆,對身體就不會造成負擔。薏仁,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里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
紅豆薏米粥
制作方法:
1. 紅豆薏米按1:1的比例,清洗后浸泡數小時。(最好后提前一晚浸泡,早上方便煮)
2. 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調至煮粥功能,熬制一小時以上即可食用。
濕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本褪钦f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發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除了紅豆薏米粥,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薏米紅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泄瀉、腹痛、糖尿?。?/strong>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女生月事:減薏米,加紅糖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姜
文章來源:沃土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