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專門以面條為主題的餐廳,選址在北京朝外SOHO-A座3層,定位是喜歡新鮮又享受生活的80后都市白領人群。開業不久,這種把面條與一座城市的情感合為一體的餐廳吸引了眾多顧客,而口感上的好評造就了人氣的飆升,現在已經成為SOHO商圈最受歡迎的面店了。
顧客來了,就是爺!
這家店的三個合伙人從小在胡同里長大,而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也造就了如今生活在現代都市里的他們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對那里的一磚一瓦、四合院里的鄰里之情的懷念。
光看“兔爺”店名,就已經能知曉一二,這家餐廳注入了三位合伙人共同的情懷,融合進多種老北京的文化元素。餐廳大門設計成了朱紅色的街門,就像四合院里普通老百姓時常到街坊家串門一樣,讓顧客沉浸在逛胡同的時光里,邀三五好友吃著面、聊著天,夏季的炎熱和帝都的喧囂完全被隔絕在門外,沒有商業的氣息,在這里可以感受到“爺”的京味兒、“街坊文化”的輕松氛圍,就像拜訪好朋友一樣被迎進餐廳。
得令,我要吃面!
開在寫字樓三層的餐廳,要想讓顧客忍不住想去嘗嘗,該怎么做才好呢?老板胡仨兒爺拿出了一個“令牌”,其實這是發給顧客的宣傳品。“在叢林般的餐廳中,要做到獨樹一幟,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令牌在很多影視劇里都看到過,為的是招神請將,把令牌制作成宣傳頁,形象感很強,很有意思,顧客拿到手里都會仔細地看看,想傳遞給顧客‘得令,我要吃面!’的話題感。同時,在令牌上還有白色蓋章區域,引導顧客帶上同事、好友來店里用餐,消費一次會蓋上一個兔爺標識印章,集滿5個印章,下次就餐就會享受優惠。”
小菜讓顧客開心
為了增加顧客平均消費額,兔爺店也花心思推出了幾款20元以下的小菜。要想讓顧客吃得回味無窮,胡仨兒爺在菜品制作中融入了情懷。在北京人日常生活中,吃面條必須配些“面碼兒”,除了黃瓜絲、白蘿卜絲兒、胡蘿卜絲兒,干炸大肉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小菜,做法獨具匠心,每日精選上等前臀尖,經由不斷試驗得出完美肥瘦比例,細細絞后做肉餡,配以甄選調味料,還原了優質食材最原始的美味,超過兩千下的手打攪拌,使餡料充分混合,再經由五百次以上的摔打,使肉丸的口感勁爆彈牙。金黃色的豆腐丸子,咬一口外焦里嫩,這樣的小菜正好配上一瓶兒冰鎮飲料或是一瓶兒啤酒,這不就變成了一道讓人開心的菜了嗎?
把生意串聯起來做
僅靠老板自己的力量來抒發情懷只能是自娛自樂,要把有著共同情懷的人聚集起來才會打造一種文化潮流。兔爺是老北京民俗標志之一,民間傳說中,兔爺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使者,也是北京的保護神。周末的午餐時段,胡仨兒爺就策劃了一場“來兔爺吃面+DIY兔爺”的體驗活動,當天30余位北京文化的愛好者參與到了活動中,一邊聽兔爺作坊的老板講故事、講制作工藝,了解兔爺的文化,另一邊品嘗著麻醬涼面,讓手工與餐飲兩種業態在相同的顧客群中產生了有意思的“天然互動”,每人120元的活動費更讓資源達成了互助促銷關系,品牌的傳播度得到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