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30日消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到了家家戶戶做豆腐的日子。
在過去,豆腐是過年時的必備食品。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后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里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因為豆腐的腐和富諧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過得富富余余,來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
大豆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以豆腐為代表的豆制品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大豆含豐富的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多種植物化學物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35克大豆及堅果。
豆腐中的酶能刺激減少食物攝入
豆腐中富含大豆蛋白,這種大豆蛋白是從大豆中提取出來的蛋白質,是唯一以植物來源的完全蛋白質,它能提供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而且這些氨基酸是處于良好的平衡狀態,攝入時會刺激消化道內腸促胰酶肽的分泌,從而減少食量,而且大豆蛋白屬于低血糖指數的食物,不會刺激血糖驟升驟降,從而減少饑餓感。
吃了有營養,能補充人體所需,又不會覺得餓,又在無形中減少了進食,這是豆腐促進減肥的一個絕對優勢,在其他肉類蛋白質中是找不到的。
吃豆腐對人體有益,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適量食用,腎病患者更要小心食用為妙。
過多吃豆腐的危害
1、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于身體健康。
2、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過多吃豆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比較明顯的有過多吃豆腐引起消化不良、會促使動脈硬化形成、還會導致碘缺乏,促使痛風發作等。
3、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于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
4、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另外,要注意豆制品需妥善儲存,避免細菌滋生。豆制品通常含豐富的營養,同時水分含量高,很容易滋生細菌,儲藏不當容易變質。需要在4℃條件下冷藏保存。如果豆制品聞起來發酸,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摸起來黏滑,沒有彈性,說明已經變質,不要再食用。
家庭自制發酵豆制品需防范致病性微生物中毒。我國部分地區有食用自制發酵豆制品的習慣,如臭豆腐、豆豉等。這些食物容易受到雜菌的污染,可能引起中毒。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自制發酵豆制品,如果食用后出現惡心、嘔吐、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疑似致病性微生物中毒的癥狀,應當盡快送醫院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