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苗盤無土栽培技術 |
傳統的香椿芽產品是由香椿樹上采摘的嫩芽或從假植香椿苗木上收獲的嫩芽捆扎包裝后,于早春供應市場的。目前各地菜棚雖有少量種植,但都因季節和技術關系,每生產一茬香椿芽均需30天,而大田生產的椿芽一茬比一茬香味退化,難以提高質量。下面介紹一種利用香椿種子通過立體無土栽培方法直接培育“活體芽苗”的方法,可以使產品隨吃隨有,且比樹芽香椿香味更濃,品質更鮮嫩。該方法生產周期短,簡單易學,四季均可。 一、 栽培場所的選擇 香椿芽苗盤無土栽培應選擇冬季能保持較高溫度、夏季能適當降溫的室內場所作為生產場地,如輕工業廠房、一般房屋、家庭陽臺等。只要有一定的光照,溫度能夠控制在15—30℃范圍內就可以進行香椿生產。生產場所最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催芽室,專門用于催芽,這一部分對光照條件要求不嚴,弱光或黑暗均可,但溫度一般需在20—25℃之間,還要有較高的濕度。第二部分為栽培室,專門用于培育,要求具有一定的光溫條件,溫度以15—30℃為宜。 二、栽培容器和基質 栽培容器一般選用輕質塑料蔬菜育苗盆,其規格為62厘米×24厘米×4厘米,也可用其他規格類型。為充分利用空間,提高生產場地的利用率,需根據栽培容器的規格,用角鋼或木材設計制作多層立體栽培架,每層間隔約40厘米,一般可設計4—6層。栽培基質最好采用無污染、容重輕、持水力強、通氣性好的珍珠巖。新聞紙、潔凈細河沙、無紡布、巖棉布等也行。 三、 栽培技術 1、品種主要選用純度、凈度和發芽率高、種粒大的紅香椿系列品種。特別應注意的是,香椿種子最好采用當年新種子。 2、浸種催芽通過曬種和清選后,用18—25℃水溫的清水浸種12—24小時,置于20—23℃溫暖處催芽,在其上覆蓋保濕布并噴水,以保證種子適宜濕度。每盤可用種子500—700克。此外,每天應進行一次倒盤,調換苗盤上下左右位置,以利于種子均勻出芽。3—4天后,當有70%左右種子發芽、芽長不超過2毫米時即可播種。播種前將珍珠巖拌濕(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取1000毫升珍珠巖平鋪于苗盤,再撒播種子(每盤用種子30—50克),然后取2000毫升珍珠巖覆蓋其上,不要壓實。每天噴霧2—3次,直到芽苗挺立達到出盤標準(芽長2—3厘米),然后進入栽培室。 3、控制栽培環境首先是光照。香椿苗需要中等強度光照。其次是溫度。香椿苗生長適宜溫度為20—23℃,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高于30℃。適宜溫度下,生產周期為15—18天。第三是水分。小水勤澆是芽苗生長補水的基本原則。一般每天要用微噴設施或植保用噴霧器噴霧2—3次。澆水量掌握以苗盤內基質濕潤,不大量滴水為度。同時還要澆濕地面,以保持空氣有足夠的濕度。另外,必須注意天氣的變化。第四是防病管理。管理不好易發生種子霉爛及爛根等現象,其原因是:苗盤清洗不干凈、種子質量不佳、溫度濕度不合適等。防治辦法主要應針對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使用化學農藥。 4、 采收和銷售。 香椿芽苗以幼嫩莖葉為產品,組織幼嫩、含水量高,較易萎蔫脫水,應采取整盤活體銷售或剪割采收小包裝上市。其標準為:芽苗濃綠,苗高8—12厘米,子葉展開充分肥大,心葉未出,無爛種、爛根或猝倒病,香味濃郁。小包裝可帶根拔起,用塑料袋包裝上市。一般每個苗盤可采收300—400克香椿芽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