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是低年級家長的必修課。
低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約束和控制能力,但對學習目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沒有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他們雖然能夠比較長時間地堅持學習,但有時會出現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現象。如作業過程中做小動作、說話、玩玩具等。
大家都知道,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害人一世。因此家長們要特別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集中注意力,認真做功課;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注意用眼、用腦衛生等。
以做作業為例。無論是低年級或是高年級的學生,做作業的時候總是粗心大意,不認真看題,總是漏題或是沒按要求做題。平時都不認真,你說考試的時候能考得好嗎??所以,從小就要要求孩子做作業一定要認真仔細,盡量一次做對,除非不會做。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孩子們養成了認真做題的好習慣,作業錯誤率自然就會越來越低。
為了鼓勵孩子,建議家長們自己設計一張表格,上面可以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生活習慣”等方面,哪方面表現好就獎一顆星。一星期統計一次,有進步就獎勵,形式有:口頭表揚、買書、帶他出去玩、給他燒好吃的等等。
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就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先“扶”后“放”。剛開始需要家長全程陪同到底的,再慢慢地放手,讓他獨立完成。
檢查作業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家長在簽字前要一題一題仔細看過,要求改的就用紅筆改過。當孩子看到全是紅勾時,就會特別高興,很有成就感。這樣及時反饋,孩子學得也快。如果做錯了,要先輔導,再讓他訂正,然后出一些類似的題目讓他做,讓他真正掌握知識。
孩子的事是最大的事,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家長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事實上,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連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峰認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000多個漢字和3000多個英語單詞。周峰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松松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打開收音機。周峰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
由此可見,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么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