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興高采烈提了新車,轉過天發現自己是冤大頭。對于特斯拉的降價,車主的滋味肯定不會好受。還有比車主更難受的,那就是囤了貨的二手車商,本指望高買高出賺點差價,不曾想遭遇了廠商的釜底抽薪。既然有這么多人難受,那特斯拉為何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呢?一切都是商業的邏輯,特斯拉不是故意和誰過去,只不過是遵守了自己的生存法則?!?/p>
撰文|陳德軍、編輯|禾子
10月24日,特斯拉官方微博發布,國產Model 3(參數丨圖片)及Model Y再降價。其中, Model 3 降幅為 1.4-1.8 萬元,最新起售價為 26.58 萬元;Model Y 降幅 2-3.7 萬元,最新起售價 28.89 萬元。幾家歡喜幾家愁,沒買的都樂了。買到手的都哭了,尤其是壓了貨了二手車商,真金白銀就這么打了水漂啊。
“降價”激起千層浪
降價消息一出,已經購車的車主沒法平靜。新車剛開了 2 天就貶值了幾萬,換做是誰心里都不會太好受,維權、拉條幅之類的行為也就在情理之中。
和二手車商相比,車主的損失頂多算小剮小蹭,受傷最深的還是二手車商。其實特斯拉的價格一直以來是有漲有跌,當然總的趨勢是逐步下降。在今年,由于供應鏈壓力和原材料上漲,特斯拉的售價一路是上漲的態勢,這就給人以具備保值性的錯覺。有的二手車商為此喜歡上了囤積特斯拉,打算高買高賣賺差價。特斯拉新車的降價,令二手車商措手不及,高價進的貨,只能低價賣了。
這次降價的幅度在1.4萬至3.7萬元,Model Y價格最高時35.79萬,一年期二手車可以賣35萬。這次降價后,估計一年二手車直接跳水到30萬內。粗略估計,庫存50臺的車商,虧損在100萬起步。
價格門檻的降低,無疑會帶來銷量的上漲。Model Y本就是特斯拉暢銷車型,超出預期的大幅降價,立即反應到了銷售門店,有網友曝出:特斯拉門店座無虛席,買車的消費者甚至排到了門外。
特斯拉的目的,也的確包含緩解銷售壓力的成分。新能源市場一直很熱,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僅9月份,就有問界M5 EV、理想L8/L7、小鵬G9、零跑C01、飛凡R7等多款新車型發布上市。
比亞迪推出的漢,定價和車型都對標特斯拉。今年前9個月,Model3在中國市場累計銷售9.9萬輛,同比下降11.4%,比亞迪漢則銷售了18萬輛,同比增長125.3%。
就連特斯拉的前董事會成員史蒂夫·威斯利也不得不承認比亞迪對特斯拉的威脅:“我認為特斯拉第一次有了一個真正的挑戰者,這個挑戰者的名字叫比亞迪?!?/p>
面對特斯拉的降價,對手們肯定不會置之不理,不久之后,一些新能源車企迫于壓力,也可能推出相關降低或者變相的降價活動。
特斯拉的撇脂定價法
所以在降價前加一個”又“字,自然是因為降價已成為特斯拉的常態。這是特斯拉規劃好的戰略,先給新產品定個高價,以豪車身份入市,激發一部分消費者的求新和求高心理,像撇取牛奶中的脂肪層一樣先從他們那兒賺取一些高額利潤。之后再逐步降低價格,一層一層撇掉油脂,通過降低門檻獲得更大的客戶群,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擴大后,也就有了更長期的競爭優勢。
這種定價法由來已久,當年寶潔公司初入中國,一瓶海飛絲的洗發水賣28元。那是在1988年,普通人的月工資只在一百左右,28塊錢夠買一個月的菜,這是妥妥的奢侈品。此后每過一段時間,出貨量就會增加,規模就會增加。隨著產量、出貨量增加,固定成本攤薄。海飛絲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還有諾基亞手機、索尼電視、格蘭仕微波爐也都采用過類似的方法。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一年生產十輛車的成本,跟一年生產十萬輛車的成本有著本質的區別。只有車越賣越多,造車的成本才有可能越來越低。
比如,一個生產線投1000萬,如果能生產1000件產品,每個成本是1萬塊;生產1萬件,每個成本是1000塊;生產10萬件,那每個成本就是100塊。產生作用的當然不止生產線,隨著規模的提升,每輛車的成本會階梯式的下降。每輛車的成本降低后,又獲得更大的定價優勢。通過降價,獲得產銷規模,從而加重定價權,就這樣不斷循環增益。
一層層撇掉,特斯拉可能有機會做到不虧錢,但是產量不如特斯拉的廠商就不一定承受得了?面對特斯拉的進攻,跟或不跟都很為難。
成本控制是降價的底氣
馬斯克是個成本控。比較有特點的是一體式壓鑄工藝,相比傳統的焊接工藝,壓鑄件不僅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流程更高效,當然最大優點就是成本更低。
特斯拉的工廠由自研的自動化設備、軟件系統和創新工藝構成。并且在產線中引入了自動控制的理念,讓流水線和工位能隨物料、訂單等環境而變化。
傳統主機廠生產制造車輛需要通過四大工藝,即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四個車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將這些全部集中到了一個大廠房里,廠房中各環節都采用雙層或多層結構,上層做組件制造,下層做組件運輸,提高了零部件流轉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在生產線上,特斯拉也使用了高密度的工業機器人,整個沖壓和焊裝車間的自動化率一度能達到100%。
特斯拉能夠持續降本的原因,還在于其搭建的核心零部件的自研模式,特斯拉在自動駕駛芯片、4680大模組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車身一體壓鑄等方面,均掌握了核心技術。
而其一眾對手都不得不從英偉達、高通等芯片巨頭那里高價采購芯片,有的還要購買第三方技術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這體現在成本上就是不同量級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固執的選擇純視覺方案來做自動駕駛,這在傳感器成本上就能降低很多。尤其在未來,如果視覺方案能如其期望的那樣完全普及,先入為主的特斯拉將獲得更大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這一番操作下來,特斯拉利潤率一直在行業居首。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車毛利率為22.1%,蔚來汽車為16.7%,比亞迪為16.3%,而小鵬汽車僅為9.7%。第三季度特斯拉毛利率雖然下降至27.9%,但仍大幅領先于其他車企。
銷量比利潤重要
降價就是在降利潤,特斯拉難道不喜歡利潤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遠比利潤金貴?;蛘哒f,銷量將為特斯拉帶來更遠期的利潤。
首先看特斯拉的利潤源,其中占比較大的是賣積分。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積分獲利15.8億美元,超過公司當年7.21億美元凈利潤,也正是這一年特斯拉首次實現全年盈利;2021年,特斯拉又依靠出售積分獲得14.65億元美元營業收入;21年及過年五年的時間,特斯拉依靠出售碳積分獲利超過44億美元!站在這一立場上看,產銷量比身價重要得多。
特斯拉的商業模式也與大多數車企有顯著區別。特斯拉的運營策略,重點不是硬件賺錢。特斯拉在2015年推出了FSD系統(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當時定價為2500美元。今年9月30日舉行的特斯拉AI日上,馬斯克表示可能會在年底前在全球范圍推出FSD Beta版全自動駕駛功能。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FSD Beta版北美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6萬,較去年的2000用戶數有了質的突破。同樣在9月,特斯拉還上調了FSD軟件的價格,測試版軟件在北美地區的價格從1.2萬美元上漲至1.5萬美元,漲價幅度達25%。而馬斯克覺得這個價格“低得離譜”,表示將來可能會漲到10萬美元。這樣看來,軟件系統或會成為特斯拉的利潤支撐。
特斯拉的最主要對手,不是新能源汽車,而是燃油車。特斯拉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電動車的普及,從而去占領燃油車的市場。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特斯拉愿意犧牲利潤來擴大市場占有率,并幫助”對手“成長。就算用戶不買特斯拉,只要是買了新能源車,那么對特斯拉就是有好處的。因為大家對電動車的認知度、購買欲充盈之后,環境配套的速度會加快。這樣,對于整個電動車陣營都有利。
比如充電系統就是一個浩蕩的社會化大工程,特斯拉很難憑一己之力完成布局。而新能源陣營整體占據優勢之后,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中國區的產能的規劃,也要求特斯拉以利潤換銷量。因為中國區是特斯拉最有潛力的市場,在特斯拉的逐步加投之后,上海工廠產能提升。9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線完成改造升級竣工,產品交付周期大幅縮短,可能面臨著產量大于需求的問題。
目前訂購Model 3的預計交付日期為4-8周,Model Y預計交付日期為1-4周。而在今年8月,特斯拉銷售人員稱產品交付最快也需要近兩個月。特斯拉原有的訂單池,不夠現在的上海工廠消化。如果不能及時增加訂單,那上海工作的產能就要打折扣,這自然又是一筆巨額支出。
點評
商業故事從來精彩而殘酷,特斯拉長期降價策略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是維權的車主,又或者賠慘的二手車商所能展現。這是新能源廠商之間,新能源與燃油陣營之間的逐鹿。身在其中的廠商,在卷到白熱的市場上,稍不小心都有順風翻船的可能,沒有任何一家可以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