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傅先生的兒子濤濤在幼兒園是個惹人喜歡的男孩。不過,進入一年級后,濤濤就變得有些不快樂了,“學校不像幼兒園好玩,老師也比幼兒園老師厲害”。孩子嚷嚷也就算了,令傅先生夫婦煩惱的是,從兒子上學那一天起,每天晚上,夫妻倆“陪讀”就成了雷打不動的“家庭功課”?!袄蠋熋刻於紩贾靡恍┳尲议L檢查督促的作業,如檢查孩子學的字掌握了沒有,數字識得如何。老師這樣做也沒錯,但長此以往家長肯定就陷在陪讀里了?!备迪壬芤苫螅y道現在做家長的,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應該成為編外教師嗎?
事實上,陪讀并不是低年級家長的專利,也并不是每位家長都討厭“陪讀”,一些家長很“自覺”,認為“陪讀”是小學新生的必然現象。但還是有很多家長擔憂“陪讀”的效果,甚至有家長表示“根本不明白該怎么陪”。在單位做文秘的辛女士很早就從同事那兒取了經,小孩要從小抓起,所以她準備從兒子上學起忠誠不渝地當好“陪讀”??墒前雮€月下來,她犯愁了,教兒子一年級書本上的東西,其實并不簡單,“書本上的內容是固定的,而孩子的學習狀態是多變的”。
對于陪讀家長們的問題,心理教育專家指出,家長陪讀,不如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
心理教育專家王娟老師認為,幫助孩子學會學習,就是要求父母教孩子以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孩子高效率地提高認知客觀事物的能力,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選擇信息、管理信息和把掌握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與科學研究實踐中去。然而,由于受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不少家長背著孩子走路,替孩子選目標、訂計劃、做主張、下結論,致使孩子依賴性強,自主自律性差,意志薄弱。
那么,幫助孩子學會學習,應遵循哪些原則呢?
首先是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家長注重孩子的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于求成。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其次是熟讀精思的原則,教會孩子記憶同理解有機結合的方法,兩者不可偏廢。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熟讀”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消化知識的一種方法。培養孩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熬肌本褪窃谑熳x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其中精髓,進而悟出更深、更多有新意的東西;第三是知行合一的原則,家長要引導孩子善于在實踐中學習,把學來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王娟老師認為,做到了以上三點,家長就不用陪孩子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