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與之相關的過節習俗也隨之熱鬧起來。比如,家家戶戶都會上街買一幅春聯,有雅興者還會自己鋪紙潑墨揮春,一來妝點自家的門面,同時也借春聯上的美好寓意,表達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春聯起源于桃符﹡﹡﹡
那么,這個過年貼春聯的習俗究竟是從哪里而來呢?這還要從一個神話說起。
神話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茶、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茶、郁壘。
(左神茶 右郁壘)
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于是,每年到了春節之時,人們就會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王安石筆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而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史書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也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作為春聯最初的形式,起初民間只是流行在門口掛“桃符”(就是兩塊桃木板)來趨吉避兇。
到了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國君孟昶因平日善習聯語,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寫對句,以試才華。
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副,等待審查。孟昶一一看過,均不滿意。于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木板上寫下:“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副最早的春聯!
﹡﹡﹡紙質春聯的流行﹡﹡﹡
由于在木板上題字有諸多不便,再加上將木板貼門上也不是很美觀。所以,到了有宋一代印刷術發明后,民間就將桃木板改為紙質春聯,但習慣上還是稱為“桃符”。
而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某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
除了王侯將相,據傳,朱元璋曾微服出城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親自為那閹豬人寫了這對叫絕的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一幅不俗的對聯在哪里﹡﹡﹡
春聯雖短短數字,卻凝結著詩歌的韻律,書法的魅力,以及寄希望于未來,祈盼來年好運的美好寓意。所以,春聯上書寫的內容,誰的筆墨,就大有講究!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曬幾幅來自大師們的對聯,希望這些飄著墨香,飽含心意的祝福,為你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尺寸: 110cm×24cm×2
尺寸: 28cm×136cm
尺寸:144cm×39cm
尺寸:136cm×33cm×2
尺寸:135cm×33.5cm×2
登錄易拍全球官網,發現全球珍品,參與全球拍賣會在線競拍!
關注易拍全球官方微信 epailive,成為文化收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