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不在此山中
原標題:教你如何一步一步選擇可轉債基金
昨天寫了《從這兩年可轉債的投資歷程談談可轉債》,關于如何投資可轉債,簡單總結起來主要就是“兩低一高”
即:轉債價格低、溢價率低、到期收益率高。
那么,如何進行可轉債基金的投資呢?
畢竟研究可轉債的話,需要研究正股、債券利率、債券期限、轉換期限、轉換價格、贖回和回售條款等,相對比較復雜。
并且,以后隨著轉債越發越多,不乏違約的可能,在債券風險的識別上,個人肯定不及擁有投研團隊和風控體系支撐的機構,因此,專業的事可以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做。
關于可轉債基金,先還是從基本的概念談起。
可轉債基金是主要投資范圍為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次級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可轉換債券、債券回購、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類資產以及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基金。
相較于普通的股票型基金,轉債基金有兩個特征:
一是股票基金單只個股上限為10%,可轉債基金單只轉債不受此限;
二是轉債基金可以上杠桿。因此,一些激進的轉債基金的攻擊性并不遜于偏股型基金。
目前市場上的含“可轉債”字樣的基金有60只左右。俗話說“買基金、數星星”,我們先還是讓專業的基金評級機構幫我們把把關。
通過晨星網的“基金篩選器”,我們篩選出3年和5年評級均為三星以上的可轉債基金。如下表:
那么,可轉債基金的年化收益能達到多少呢?
我們拿成立于2004年5月的,市場上最老牌可轉債基金興全可轉債混合(340001)來看看,由于可轉債基金和股票市場的相關性更高,我們將其和滬深300來作個對比,如下圖:
可見,雖歸為債基,可轉債基金的歷史收益率并不會比滬深300差,毛估估自成立以來,興全可轉債的年化收益可達15%左右。
下面具體分析下,在挑選轉債基金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大體上,我們應關注2個方面:一是選擇和自己風險偏好匹配的,一是長期歷史業績優秀的。
一、風險偏好匹配。
前文說道,某些激進的轉債基金的攻擊性并不遜于偏股型基金。那么,如何判斷它是激進還是穩健呢?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轉債持倉的集中程度、杠桿比例、股票持倉(包括比例和風格等)來判斷該轉債的激進程度。以興全可轉債混合為例。
首先,我們要了解其“資產配置比例”,具體方法:找到《招募說明書》,足足有78頁,好長,大部分人是沒有耐心一條一條研究的,包括我。
可以直接從目錄里找到“基金投資”——“投資范圍”這一項。
這里教你個小訣竅哦,就是打開《招募說明書》后,直接ctrl+F搜索“投資范圍”即可。截圖如下:
從合同來看,該基金對于可轉債的倉位配置比例就較為靈活,股票持倉比例也可以高到30%。我們再看看其實際的資產配置情況:
截止9月30日股票占比為25.71%,且今年以來的股票占比一直是提升的。
再看看其債券持倉,共持有了60只,這里只是列出了前十大,可見,興全的債券持倉是非常分散的,并且沒有加杠桿。
下面我們拿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業績表現不俗的中歐可轉債作為對比來看一下。照例,先找到《招募說明書》,看看合同規定的資產配置比例。
實際配置情況如下:
有小伙伴問了,為啥債券占凈比超過了100%呢?這就是加了杠桿的緣故。
再看看具體的債券和股票持倉:
一共持有30個債券,并且前十大持倉占比非常集中。而中歐的股票持倉是這樣的,主要為白馬風格。
綜上,在可轉債基金的選擇過程中,首先應該選擇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
如:如果你偏好激進,可以選擇中歐;如果認為分散持倉更好,可以分散風險,降低回撤,那就可以選擇興全。
其次,激進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加了杠桿的轉債基金。此外,還要注意股票的持倉變化和持股的風格,是更傾向于白馬股、大盤股,還是更傾向于選擇中小盤、科技股等。
總之,挑選一只債券基金時,至少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資產配置情況,主要包括股票和債券及其他資產的各自占比;債券的持倉集中度以及杠桿情況;股票的持倉以及是否符合您對股票的選擇偏好。
二、選擇歷史長期業績優秀的。
通過CHOICE軟件,拉了一下含“可轉債”3個字的基金。選擇長期歷史業績優秀的標的大概率不會犯錯;
因為,公募基金不像個人,他們都是團隊作戰,長期歷史業績優秀的主動型基金往往背靠著優秀投研團隊和科學的風控系統,并且歷經牛熊的考驗,管理經驗豐富。
因此,這里順帶嘮叨一句,同等條件下,我們要盡可能選擇那些固收團隊比較牛的基金公司。
PS:中歐成立時間不長,保留是因為業績亮眼。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基金名稱里沒有“轉債”字樣,但是持倉中卻含有不少轉債,例如:易方達安心回報。
甚至是有些名稱中冠以“純債”字樣的,里面持有很多的轉債,可轉債是純債嗎?
它是債,但我覺得它不夠純。下圖是海富通純債債券基金的債券持倉:
轉債和對應的正股關聯性更大,風險比債市高,因此,不要以為純債基金的風險就一定很低,持倉中含有大量可轉債的債基風險可不低哦。
從以上可以看出,當你想投資一只基金時,務必要全方位地了解它,不能光從名字上想當然,在目前中國市場中,“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