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用不起流量明星,但主創團隊富有誠意和創造力的制作卻讓這部電影本身成了“流量”。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觀眾痛點,成為中國科幻電影攀登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滿足了中國觀眾對國產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中國特色,是富有中國氣質的獨特創新
作者:佘惠敏
這個春節最大的黑馬是誰?是《流浪地球》!
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春節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公布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表現最為亮眼,影片滿意度85.6分,列2019年春節檔第一位。其觀賞性表現尤為突出,位列歷史調查231部影片之首。
這是一個憑借優質口碑實現票房逆襲的影片典范?!读骼说厍颉氛鲁跻簧嫌呈兹张牌瑑H占11.4%,在春節檔8部新片中位列第4,卻在上映第3天就逆襲到票房榜首位。到2月10日,其總票房已突破20億元。
這部投資成本3.2億元的大片,錢都燒在了影片制作上,所有演員片酬不足百萬元,甚至還傳出導演郭帆“空手套戰狼”的說法,因為片子里最大的明星吳京(《戰狼》主演)是零片酬、帶資進組拍攝。
在影視圈,“流量”被用來形容那些粉絲多、人氣高、影響廣、商業價值大的明星?!读骼说厍颉酚貌黄鹆髁棵餍牵鲃搱F隊富有誠意和創造力的制作卻讓這部電影本身成了“流量”——各種熱搜有它,熱門影評很多,也有娛樂圈“流量”們常見的“招黑”體質,以及粉絲和黑子的大型網絡“對噴”現場。
《流浪地球》為啥變成了“流量地球”?
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觀眾痛點。
科幻片一直是票房收割大戶,好萊塢已經為科幻片樹立了技術標準。中國過去也有科幻片,但卻沒有如《星際穿越》《地心引力》這樣展現太空視覺奇觀和美妙科學幻想、能反映出一國電影工業水準的科幻大制作。我國改革開放已有40年,國內觀眾已經被好萊塢大片培養出了對科幻片的高要求,制作放水就可能被群嘲為“五毛特效”。此次《流浪地球》以國際一流水準的精良制作掐中了觀眾痛點,成為中國科幻電影攀登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滿足了中國觀眾對國產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不爆也難!
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中國特色。
《流浪地球》在制作標準上處處向好萊塢大片看齊,在設定與故事中卻處處與好萊塢大片“反套路”。同樣面對世界末日,好萊塢大片常見的是少量人坐船逃難模式,《流浪地球》卻是全球人民合作的“帶球跑”,氣勢恢宏、想象奇特、立意也高出一籌。同樣是完成拯救世界的艱難任務,好萊塢大片要靠超級英雄或者精英小隊,《流浪地球》卻是全球總動員的“飽和式救援”,各國救援隊都智商在線、富有犧牲精神和行動力,并非只凸顯中國主角。
《流浪地球》劇情中的種種反套路設置,是對于末世危機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科學合理的設想,并做出了中國特色。山擋路了移走,海成災了填掉,天破了補起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這些融于中國人血脈中與天地抗爭的豪情,與面對末世爭生機、尋希望的電影主題異常合拍。影片凸顯不懼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的“飽和式救援”,同樣是富有中國氣質的獨特創新,讓人們想起98抗洪、想起汶川特大地震救援。
《流浪地球》變成“流量地球”的現實告訴人們,即便不是大投資加豪華演員的電影制作,只要影片本身質量過硬,就有可能說服觀眾為之埋單。(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