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政府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持續17年的元末農民戰爭主戰場在黃河下游、黃淮平原一帶,使山東地區“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時中原地區又接連發生水、旱、蝗、疫四大災害,天災和人禍折磨得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明太祖實錄》)。
明朝統治者為了恢復生產,制定了以移民墾荒為中心的振興農業的措施,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明政府在洪洞廣濟寺大槐樹下設移民局駐員,將山西人強制移民,歷時50載,移民18次,人數逾百萬,遍布全國18個省市500余縣,涉及1230個姓氏,其聲勢之大,范圍之廣,曠古絕今。
600年斗轉星移,600年歲月滄桑,起初的百萬移民頑強地在各地安家生活,開枝散葉。每到一處,移民又會和原住民融和、聯姻,因此,到目前,具體有多少人是移民后裔,有多少人有山西的血脈,誰也說不清,于是就有了“500年前是一家”的說法。
其實移民的原籍并非都是洪洞縣,但因移民局設在這里,于是“大槐樹”成了移民的“記憶標簽”,600年前大槐樹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人們心中的“大槐樹”卻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