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時隔一個多月,我們又相會了,這段時間,我們在忙于第六屆全國經方論壇工作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現場和網絡等平臺上的學習活動整理整合,集中匯集展現,以供大家交流借鑒,并形成良性互動!今天的“群聊見智錄”就是一個新的嘗試:
目前經方學習日漸火熱,網絡討論日益深入,各種經方qq群、微信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胡馮經方群同樣如火如荼進行中。網絡學習促進了大家討論,啟迪了不少人的思路。最初本著將比較深入、有價值的討論和專題資料保存下來的目的,我們成了的“經方專題整理組”,由組內成員將大家日常討論編輯成文,保存下來。最初主要為促進自身學習。現在思之,何不分享同道,共同思考?
本專題主要討論內容大致分為三類:方證學習、醫案分析、醫理探討。大家日常的聊天式學習中,處處閃現著智慧的火花,其中不乏精彩言論,或許其中某一句話就蘊含著令我們茅塞頓開的智慧。
在此,我們謹向專題整理組、錄音組各位同道致敬!
盛紹堂: 各位師兄,有如下問題請教:
1、“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請問這里的陽明主要是指哪些表現?
2、辨證要點: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如果按陰陽的提綱來分析,感覺以上幾條不象是在陽明,這個地方弄不懂。
朱夢龍: 葛根湯是太陽病,不是太陽陽明合病。
牟洪榮: 對!別因為條文所寫太陽與陽明合病,就固化了。
盛紹堂: 哦,原來是這樣啊!
朱夢龍: 葛根芩連湯是太陽陽明合病。
葛根湯方證
【組成】:葛根四兩,麻黃(去節】三兩,桂枝(去皮〗二兩,生姜(切)三兩三兩.甘草(炙) 二兩,大棗(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湯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方解】:本方是桂枝加葛根湯再增量麻黃而成。故治桂枝加葛根湯證無汗而喘者。
《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項背強幾幾、汗出惡風者,則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今以無汗,故以有麻黃的本方主之。
《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注解:既有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太陽表證,同時又有自下利的陽明里證,因謂為太陽與陽明合病,此宜以葛根湯主之。
按:下利而現太陽證,則病欲自表解,故發汗則愈,無汗表實者宜本方,自汗表虛者宜桂枝湯,此證常見,宜注意。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讀作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意思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必須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主之,而不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
盛紹堂: 說明馮老又有與以前出的書中不一樣的認識了,對嗎?
朱夢龍: 這是哪本?
盛紹堂: 《經方傳真》中。 多謝各位師兄幫助!
王鳴: 葛根大量用能解肌,本身性涼,這個藥也可以看做治在陽明,臨床很多腰背痛,無發熱惡寒,用葛根湯原方即可獲效,跟葛根不無關系。個人觀點:葛根湯證,可以歸屬于外寒內熱,太陽陽明合病。
張志佳: 《經方傳真》當中是太陽。
朱夢龍: 下面這是黃皮書的解釋。
引用:
《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解讀:這里的太陽與陽明合病,是指既有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太陽表證,同時又有自下利的陽明里證,治療急當救表,宜以葛根湯主之。
按:下利而現太陽證,則病欲自表解,故發汗則愈,無汗表實者宜本方,自汗表虛者宜桂枝湯,此證常見,宜注意。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宜讀作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意思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必須有自下利者,才可用葛根湯主之,而不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定自下利。
【討論歸經】本方證已明確為太陽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的辨證要點: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或見下利者。
朱夢龍: 我沒有看過《經方傳真》,直接接觸的黃皮書,看來老師變化很大。老師的書,越靠后越好,白皮書《讀懂傷寒論》又些有變化。
張志佳 : 一直研究,思考,實踐,總結。
盛紹堂: 黃皮書是指《解讀張仲景醫學》那一本?
朱夢龍: 對。
王鳴: 如果葛根這藥不入陽明,就難以解釋為何葛根芩連湯中獨用葛根解表,而不用別的解表藥。
莫梵添:弱弱的問一句:“為什么葛根芩連湯中葛根用八兩,葛根湯里的葛根用四兩?”
朱夢龍: 葛根芩連湯用葛根解表,芩連清里,也不說明葛根入陽明呀。
李彥華: 葛根是太陽的藥,不入陽明。
朱夢龍: 對。
王鳴: 保留意見,繼續深入研究。 如果葛根只是太陽藥,為何很多頸腰椎病,并無明顯表證明證,既無發熱,也不怕冷,但用葛根湯原方卻能收效?
朱夢龍: 頸椎痛、腰痛在表呀, 多在表。
王鳴: 夢龍,體痛就是表證?
朱夢龍: 多是。
張清泉: 葛根和白芍同理,黃芩湯為何是少陽太陽合病方,想想你就明白了。
王鳴: 繼續深入學習,很多地方不明白。
莫梵添: 張清泉,分析精辟!
朱夢龍: 身痛多是表證,而且頸椎、腰椎病細問多是怕冷,久病的話多在少陰。桂枝湯加附、葛根湯加附...如有化熱,桂枝芍藥知母湯、二加龍牡加苓術... 合病半表半里還有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干姜湯等等。
牟洪榮: 臨床少陰最多。
王鳴: @朱夢龍 我接觸很多這類人,并不十分怕冷,葛根湯原方即可見功,不用加術附類。 尤其很多男士,身體健壯,頸椎不適,脈搏沉滑,用葛根湯原方即可。
朱夢龍: 如果怕冷不厲害,沒有附子證,那就是太陽了。
張志佳: 都沉滑了, 滑是實, 又不是脈細弱。
朱夢龍: 身體強壯。
王鳴: 身體健壯,頸椎不適,食欲旺盛,脈沉滑,用葛根湯原方收功,這是單純太陽?
張志佳: 沒有機能衰退不需用附子。
王鳴: 一個月總得遇見幾個這樣的。
張志佳: 那你好搞啊,好典型。
張清泉: 用了效果特別好吧?王鳴 。
王鳴: 咱們學胡馮二老,不能學死了。
張志佳: 碰到幾個厥陰的,病程長的,就不好玩了。
莫梵添: 這個夏天會見到更多。
王鳴: 張清泉,效果還是理想的,但不是都能完全痊愈。
朱夢龍: 太陽的效果特別好,表陽。
莫梵添: @王鳴,牟師兄的經驗是加補腎藥。
朱夢龍: 苓術算補胃么?溫中健胃化飲。
張清泉: 脈沉滑即脈沉實,不浮說明其到表的津液不足,津液不足以濡養肌肉,故用葛根湯調集津液于表,病即可除。其前提是里不虛,故脈沉實滑,所以用葛根湯效果好。
王鳴: 碰見那些冬天手腳冰涼,比常人怕冷的,才加附子類。
莫梵添: 我夏天也是手指涼涼的。
王鳴: 補腎的我常加鹿角膠,便宜效佳。
張清泉: 不是一定要脈浮才是表證,脈浮是正邪交爭于表的反應,臨床外感才多見,慢性病是不一定可以見到的。
朱夢龍: 痹癥多合病里飲,那么脈也沉了,尤其是少陰,不是浮細,而多沉細。
張清泉: 這樣的病人我就用葛根湯原方,加減都是多余的。少陰在表的津液虛少,很多時候也是沉下去了,只有外感的時候才會浮起來。脈這東西要活看,要靈活分析,不要死記住什么脈主什么, 脈是人體津液的一個縮影。
王鳴: 我的意思闡述的還不夠清楚, 既然葛根湯是單純太陽病證,為什么臨床常見到:既無發熱,也無惡寒?
張清泉: 表證就一定要發熱,要惡寒嗎?
王鳴: 無發熱惡寒,脈也不浮,沒有任何表證的支持,用葛根湯就是有用。
張清泉: 傷寒第一條還有頭項強痛呢。
王鳴:某家愚鈍,張師兄勿怪。
張清泉: 頭項強痛,傷寒條好像還有個體痛呢。
王鳴: 比如類似麻黃石膏配伍,它就少有惡寒,或惡寒不甚。
張清泉: 不要死記這些,大青龍湯不惡寒厲害嗎?
王鳴: “或未發熱”,是否可以理解為暫時還沒發熱,但遲早會發熱?
朱夢龍: 表證那么多癥狀,綜合來看,不是看一個。
當歸四逆湯方證
【組成】:當歸三兩,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炙)二兩,通草二兩,大棗(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本方為桂枝湯去生姜加當歸、細辛、通草而成。當歸甘溫補血通脈,通草有通利血脈的作用,細辛辛溫化寒飲,《神農本草經》謂“主……百節拘急,風濕痹痛,死肌”。故治桂枝湯證,又見因血虛寒飲而致手足厥寒而脈細欲絕者,故本方證當亦屬外寒內飲證。
【討論歸經】當歸、細辛溫中化飲,治在太陰,桂枝湯治太陽表,故本方證當屬太陽太陰合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辨證要點:手足涼表虛而里寒不甚者。
朱夢龍: 當歸四逆湯好像是太陽太陰合病。
張志佳: 這個不是厥陰么?
牟洪榮: 當歸四逆湯,屬少陰病方,其脈以細為常見,也可見浮細,重按力弱。也可見浮革。其中通草,是指木通。
整理:盛紹堂 李東海
校對:許 毅 楊 燕
附:
整理組成員:
組長:楊燕
文字組:馬立云、王鳴、劉青、馬志化、劉鐵柱、彭官大、盛紹堂、明經平、許毅、李東海、劉慧勇、陳朋志
錄音組:許宗軍、明經平、劉慧勇、周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