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何時有自表解的機會?——胡希恕經方醫學系列學習條文T032
原文:
32.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胡老講解:
葛根湯的應用不止是(上條)這么一個狹窄的問題,(這一條)就把它的面擴展了。它這個“必下利”是個倒裝句,它本來應該這個樣子來看:“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這個太陽陽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它下利的話,可以用葛根湯主之。而且這種下利不是因為吃藥得的,是自下利。那么(什)么叫做(太陽)陽明合病呢?它是同時發作的太陽病,而又有下利。下利屬于里呀,這個里就是胃腸之里呀。胃腸之里,陽性證就是陽明病,陰性證就是太陰病。這個他用葛根湯了,它是一種陽性證。所以叫作太陽與陽明合病,就是這個里陽證與這個表陽證同時發作。那么,在這個書里頭他有兩個合病與并病的分析。就是表病與里病同時發作,這叫作合病。如果先有表,由表傳里,表沒罷,里病也生了,這叫作并病,就是前一個病并到后一個病而發病,那就是并病。同時發作的那就是合病,這個是同時發作,就是說它既有表證又有下利的里證,所以它叫作太陽陽明合病。
那么這種合病也是變化多端呀,如果自下利,這個用葛根湯主之。這個大家要注意,我們在臨床上這是常遭遇。這個下利是一個病,這個下利以太陽里反應出來了,說明這個病有從表解的機會啊。所以中醫講辯證呀,不是我們說用葛根湯就治下利,我們不要這樣看,它是下利而現表證的話,如果無汗,可以用葛根湯。這個病呀,我們頭前講太陽病,這個病,這種機制,在生理上抗御疾病的機制大致從表解。欲汗而不得汗,所以才發生太陽病,古人管它叫合病,其實就是表證。為什么用葛根湯呢?葛根這個藥呀,我們方才講一面,有解肌的作用,同時它有治下利的作用。那么當然是,你用其它的發汗劑就是不如葛根(湯)了,因為葛根同時有作用于下利,這個病在臨床上很常見的。以發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醫學解釋它解釋不了,西醫認為用發汗治下利很奇怪。它也不是隨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證,要現無汗的話,大概(是用)葛根湯。要是有汗呢?大概是用桂枝湯了,我們后頭有,所謂“太陰病脈浮者可以發汗,宜桂枝湯”,跟這個可以同時互參,我們講到那時再說吧,現在不要說的太多了。
那么這一段呀,主要講的是這個下利而現太陽病的話,宜發汗為主治,用葛跟湯,古人管它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這個“必自下利”呀,不要這樣來理解,說太陽陽明合病一律得下利,這是不對的。你看這第二段,他自己就說了。
胡老自注:
既有太陽病的表證,又有自下利的里證,因謂為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主之。
下利而現太陽病,為欲自表解之機,故發汗則愈,脈弱汗出者,宜桂枝湯;脈緊無汗者,宜本方。讀者于此必注意,不要以為發汗即能治下利,若不伴太陽病證,用之反而有害無益,此治病所以即須辨證也。
馮老按語:
胡希恕老師講解時還提示:“必自下利”為倒裝句,應看為“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湯主之。”因為太陽陽明合病,不一定都下利,后文還將提到太陽陽明合病,就沒有下利而見其他癥狀。葛根不僅有解肌的作用,還有治下利的作用,用其他發汗劑就沒有治利的作用,以發汗法治療下利,是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同是外感兼有下利,無汗用葛根湯,有汗用桂枝湯,這與后文“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與桂枝湯”可以互參。
學生的總結和認識:
1. 本條胡老指出倒裝句讀法,意蘊全揭無遺。
2. 本條方證治利關鍵不在葛根這味藥有治療下利的作用,而在于下利見于太陽病,有自表解的機會,即條文中所謂“太陽陽明合病”。
2. 喻嘉言聯系《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篇》“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論述治療痢疾的“逆流挽舟”法,以人參敗毒散為主方,本條所述亦可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