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近期190億銀行騙貸案中的騙貸杠桿分析,不說還好,越說我越糊涂,重點看看黑體字,再讓我一一為你道來。
摘錄:隨后潼X縣公安局正式立案,再加上陜西省金融機構自身盤查,這下更不得了!潼關信合發現更多的質押用假黃金,涉案金額超過190億元。這些摻假黃金外觀上和真黃金無二,很難鑒別,制假手法十分專業。
同樣中招的還有另外一家,叫西安市長安信合(西安市長安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張X民借用了大概70多個人的身份證,用假黃金騙貸超過14億元。
而這些假黃金中,鎢的含量占62%左右,黃金約占38%。金磚外表是標準金,里面則裹包著鎢塊,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鉆和熔煉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博源礦業位于河南省靈寶市,成立于2007年4月19日,注冊資本9000萬元,股東為張X民、王X文、徐X波、夏X友、趙X平和張X運,張X民為董事長。張X民是張X民的兄長,也是博源礦業的實際控制人。
早在2005年,張X民和王X文經長時間摸索,研究出了黃金摻假配方:將鎢塊放置黃金中間,就能騙過普通的儀器檢測,加之博源礦業是煉金企業,透支信譽獲取銀行信任,以此套取大量現金用于投資?;鹁榱艘幌?,鎢的價格1000克300塊錢,黃金大概是1克300塊錢左右。
在靈寶市,用實物黃金抵押貸款的資本運作模式并不少見。假如每克黃金250元,250萬元即可購買1萬克黃金,將1萬克抵押給銀行,以質押率下浮20%計算,可獲得200萬元的貸款。再用200萬元可收購8000克黃金,再將8000克黃金抵押給銀行,又可獲得160萬元貸款。以此循環,250萬元可撬動價值約1200多萬元的黃金,形成近五倍的杠桿,這就是靈寶傳統的“炒金模式”。
若用摻假的黃金去銀行循環質押貸款,短時間內套現可成倍放大。
而博源礦業騙貸所用的假黃金正是摻鎢黃金。鎢的密度為19.25克/立方厘米,黃金密度19.3克/立方厘米,兩者僅相差0.05克/立方厘米,非常接近。另外,黃金熔點在1064℃,鎢的熔點則高達3410℃,博源礦業若想贖回質押的假黃金,也易于兩者分離,回收黃金?!?strong>摘錄結束
?按上文邏輯犯罪嫌疑人用250萬事實上最后只“非法”獲得了160萬現金,白白送給銀行90萬元,不是嫌疑人傻了,就是作者在侮辱讀者的智商。
?事實上嫌疑人抵押給銀行的1萬克黃金是這樣組成的:真金38%(在金塊的外六面)
鎢塊62%在金塊的立方中間,這就是為什么河南銀行要打眼驗金(估計是早被騙過了,自查中發現后做了壞賬自我消化了,肯定不能上報了,要丟烏紗的,這可不是那個鎢沙。沒想到鄰居陜西又中招了,應了那句話,反正我不最后一個受害者)?
?
1萬克“黃金”(真金38%)--估值250萬--質押率0.8--250萬*0.8=200萬?
10000%*38%=3800---3800*250*0.8=76 萬,這76萬才是嫌疑人的啟動資金,而不是上文的250萬,當然我已把鎢塊的價值忽略了,想必嫌疑人也不會在乎這點資金的。
?
?200萬現金購買真黃金-----8千克,(8千克/38%)=21.052千克“包鎢黃金”
?21.052千克=2.1052萬克(真金38%)-----估值21.052*25=526.3萬,
?(526.3萬*質押率0.8)=421萬,小數我就省了,這點小損失估計銀行這會兒也不在乎了。
?
?421萬購買真金16.84千克(按1千克/25萬), (16.84/38%)=44.32千克“包鎢黃金”--------(44.32*25萬*0.8)=886萬,連續三次,76萬已經翻到了886萬了,而貸款比率也已達到了(421/200)=2.105?
? (886/421)=2.105
? ..........如此只要不到20次就可騙到上百億了!
?當然了一次不會貸到上百億的貸款的,所以嫌疑人使用了狼群戰術,使用多人身份證分散貸款,看來我們的銀行還是很“嚴謹”的嗎。
?
?只是不愿看到我引用的文章中有這等中學數學水平都能看出的錯誤,特發此文,以正視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