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水蒙)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享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我們注意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一般人們理解,蒙昧就是無知,無知,就會產生風險;人們常說的“無知而無畏”,并不是說危險就不存在,而是這個人由于無知而看不到存在的危險。人們對未知領域總是存在行動的盲目性,缺少經驗和必要的知識。也就說若能化蒙為知,就能降低風險,而這正好驗證了蒙卦“險而止”之象。
啟蒙的第一層意思,也是最基本的意思,因為人們被蒙蔽了,所以需要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人,來啟發(fā)教育那些后知后覺的人。我們把啟蒙概括為最簡單的“你蒙我啟”。這不是啟蒙的全部。體會初爻的發(fā)蒙,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他還包含了其他的內涵。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漢字“蒙”本義指一種藤蔓植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王女也。王或作玉。誤。釋艸云。蒙,王女。又云。唐蒙,女蘿。女蘿,兔絲。“王女”是指的女蘿,又名唐蒙,常常依附纏繞生長于松樹上。女蘿附著于松樹,而形成帷幔一般的遮蔽,故引申出“蒙蔽”的含義;進而又引申出(被遮蔽而)暗昧、愚昧、蒙昧等等含義。
孔穎達《周易正義》說:“蒙者,微昧闇弱之名。”
發(fā)蒙本身沒有向度的約束性,是開放的體系,是自由的、自然的狀態(tài),內涵有蒙共啟的意思。不能簡單的理解“你蒙我啟” 的單向度。 用說桎梏的結果導向,恰恰在提示人們,“有蒙共啟”才是更深的價值取向。
利用刑人恰恰在說明,在發(fā)蒙的狀態(tài),人需要為自己立規(guī)。規(guī)范不可能憑空而來,它包含自我立規(guī),也包含大家共同立規(guī)。實踐的檢驗過程也是包蒙的過程。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包蒙納婦意味著從一種不成熟狀態(tài)過渡到成熟狀態(tài),這種過渡又不是自我完成的,而是經由發(fā)蒙人的引導完成的。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需要啟蒙的不成熟狀態(tài)視為一種蒙昧狀態(tài),因而啟蒙也就是解蔽、解脫與解放。
在人類認識史上,存在兩種模式:一是理性的、建構的、烏托邦的、未來的;二是經驗的、進化的、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的。前者為人的認識提供一般標準,后者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修正。
從發(fā)蒙到包蒙,從利用刑人到納婦吉,子克家。正是這2種模式的展開與演進。“利用刑人”的自我立規(guī)是一個基于烏托邦的理想狀態(tài)。而“納婦吉,子克家”則修整了這種以理性人為設定的約束規(guī)則,提出以個人偏好為出發(fā)點的實證認知。
蒙卦的各爻辭啟示我們: 啟蒙在自身的不斷發(fā)展中,展現(xiàn)其豐富的內涵,啟蒙是在啟蒙過程中表現(xiàn)其不同向度的涵義,并在過程的展開中得到清晰的規(guī)定性。
啟蒙意味著人類擺脫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狀態(tài);所謂不成熟,是指的不會使用自己的理性,而這并不是由于人們缺乏理性,而是由于人們缺乏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勇氣和決心。
啟蒙與教育密切相關,或者說教育擔負的基本職能就是啟蒙。啟蒙是教育的責任,也是教育的內容。
教育無論是古代教育還是現(xiàn)代教育,都擔負這啟蒙的重任。區(qū)別在于啟蒙的內容發(fā)生了改變。中國古代的教育是對儒家經學的傳承,是注重對智慧的培養(yǎng)。看重的是人生學問。現(xiàn)代教育擔負的是實用價值,注重的是知識之學, 對工藝技能的教授啟蒙為主要方向。
體會現(xiàn)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的異同,我們不能發(fā)現(xiàn)當下的教育是:知識之學取代了智慧培養(yǎng),工藝技能壓倒了人生學問,這是我們在救亡圖存過程中不得不遵從的教育模式,我們的大中小學都是在這個理念上發(fā)展出來的。
沒有人不認為工藝技能的教育不重要,它關系國計民生,關系中華民族的自強與復興,其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也必須清醒的看到,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偉大的精神文明傳統(tǒng)是僅僅靠工藝技能形成的,相反,只有依靠對真善美的理解,對人生、社會、超越世界的認識,對意義和理想的追求才能成為可以凝聚人的信念、形成生活方式、確立意義境界的文化的生命共同體,成就源遠流長的文明傳統(tǒng)。
教育是關系到一個民族思想精神的綿延傳承、文化命脈的繼往開來。
通過對蒙卦的學習與深挖,結合啟蒙運動的反思,我們認為,當下的教育模式或教育內容,應該改革,也必須改革。它關系到這個民族何以建立它的自我認同?何以達成自尊自信的民族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