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政法委“執法督查工作”特邀評查員律師 孫洪林
案情:男方離婚要求分房
潘老伯和陳阿婆是夫妻,婚后生育了女兒小玲。在小玲大學畢業工作后,兩位老人就張羅著給小玲介紹男朋友,最終小玲和遠房親戚介紹的羅先生在確定戀愛關系一年后領取了結婚證,辦理了結婚儀式。
婚前,羅先生自己付了首付貸款買了一套本市A處商品房,產權人登記為羅先生一人。為了照顧女兒,在兩人結婚后,潘老伯和陳阿婆將他們在外區的住房賣了,所得的房款給女婿羅先生還了A處房屋的貸款。
由于產權還登記在女婿羅先生一人名下,兩位老人不放心,于是與女婿羅先生一起寫了一個三方協議,約定在潘老伯和陳阿婆給羅先生共計80萬元償還房貸后,這套A處房屋就歸兩位老人所有,兩位老人對這套房屋享有全部權利。
由于現在過戶相關稅費過高,所以產權證就不寫兩位老人的名字,這套房屋的產權人也不做更改。
兩位老人先支付了女婿羅先生60萬元后,兩位老人提出將女兒小玲添加為產權人之一,女婿羅先生也同意,并配合辦理了登記手續,之后兩位老人又向女婿羅先生支付了20萬元用于還貸。
去年年底,女婿羅先生提出來要與女兒離婚,并要求將A處房屋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無奈之下,兩位老人及女兒才將女婿告上法院,提出兩位老人已將80萬元給了女婿羅先生,因此要求確認A處房屋歸兩位老人所有。
女婿羅先生辯稱,雖然自己與兩位老人簽訂了三方協議,但這個協議對自己是顯失公平的,而且在簽訂完三方協議,這套房屋產證上又加了妻子小玲的名字,所以這個三方協議已實際變更,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庭審中,兩位老人也主動提出基于婚前這套房屋由羅先生自行還貸的事實,所以同意支付羅先生一筆補償款。
評析:三方協議有效應履行
《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本案中,三方協議是潘老伯、陳阿婆及女婿羅先生自愿簽訂的,客觀反映了兩位老人為了解決兩位小夫妻婚后歸還銀行貸款的問題,出售了自有房屋,將售房款用于償還A處房屋的絕大部分銀行貸款,并以此取得A處房屋的所有權。
該三方協議對兩位老人的權利義務均作了明確約定,女婿羅先生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對簽約后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具有清晰的認識,不能以后來房價的上漲或夫妻之間產生糾紛為由,而認為該三方協議顯失公平。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本案中,兩原告根本不存在利用優勢或者利用被告羅先生沒有經驗,致使三方協議約定的三方的權利義務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不存在被告羅先生所謂的三方協議顯失公平的情況。
被告羅先生還提出,因為后續在產權證上加了妻子小玲的名字,所以這個協議已變更,這也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之后為產權證加了小玲的名字,完全是因為兩位老人擔心產權人若只登記在女婿羅先生一人名下,女婿羅先生就可以不經他人同意,私自處分該房屋。
產權證上加小玲名字也并不代表三方協議的變更,而且女兒小玲也成為產權人之一后,兩位老人仍按三方協議向女婿羅先生支付了20萬元,女婿羅先生也接受了這20萬元。
可見,即使在產權人增加了小玲一人的前提下,兩位老人及女婿羅先生仍舊按三方協議的內容履行權利和義務,所以不存在所謂的三方協議的內容已變更,并失效的情況。
結案:A處住房判歸原告所有
最終法院支持了我方的觀點,判決A處房屋歸兩原告所有,并判決兩原告給付被告相應的房屋補償款。
要是你想咨詢房產相關法律問題的話,可撥打——
勞動報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
勞動報新媒體編輯:王純妍
覺得實用,再給小編點個大拇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