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投資的時候,會看到市面上有很多的指數基金,剛開始接觸投資的時候,很多朋友可能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他們雖然都叫指數基金,但其實「指數」這類品種,在設計理念上會有很大的差別。
目前來看,主要是有三種類型的設計理念,螺絲釘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三種不同的類型。
低成本買下市場
第一種設計理念,是市值加權型指數基金。
這種指數基金誕生的初衷,是市場有效理論。
市場有效理論認為,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了價格變化中。一個公司的市值,會接近這個公司的真實價值。
所以,按照市值來挑選股票,并按照市值大小分配好比重,這就是市值加權型指數基金。
各個股票市場的代表指數,基本上都是市值加權型指數。
因為一個股票市場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大家往往認為是這個股票市場的代表。
并且大市值公司能容納的資金量也大,所以市值加權型指數通常也是規模比較大的指數,影響力比較大。
A股的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等指數,就是這類品種的典型代表。
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把這種理念進一步升華,強調了「低成本」的重要性。用最低成本,買下市場本身。
因為市值加權型指數本身同質化比較嚴重,所以誰能以更低成本來提供市值加權型指數,那誰最后就會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這也就是指數基金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原因。
未來像A股的滬深300等指數基金,很可能只會有兩三只費率比較低、規模比較大的品種成為市場主力,而其他的滬深300指數基金規模可能就慢慢縮水了。
但就現階段的情況來說,A股指數基金市場還處于競爭當中,誰能笑到最后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細分領域投資工具
第二種指數的設計理念,是提供一種細分領域的工具,但這個細分指數本身的長期收益如何,并不在意。
它的目的是作為一個工具,幫助大家投資這類細分市場。
比如市場上有的人喜歡大市值股票,就專門設計一個純大盤股的指數。
比如有的人喜歡成交活躍的股票,就專門設計一個活躍股指數。
比如有的人喜歡次新股,就可以專門設計一個次新股指數。
比如有的人喜歡白酒、醫療、5G等等,就可以開發一個個相應的細分行業指數。
這樣,會吸引到對這些細分領域/主題感興趣的投資者。
因為市場上有需求,這類產品滿足了這個需求,所以這類產品也是有市場的。
只不過這些指數,有的長期收益并不太理想。
舉個例子,比如說投資活躍股的指數,長期收益是跑輸市值加權型指數的。
以前有一個很出名的「申萬活躍股指數」是申萬指數公司開發的。
這個指數,是投資A股市場上短期最活躍的100個股票。這些活躍股票就是短時間里,市場上最熱門、最受追捧的股票。
然后每周調整一次。
但這個指數從1999年12月30日開始,到2017年1月份,就不得不停止運營了。
因為這個指數從最初成立的1000點,下跌到了10點。整個指數跌去了99%!
資深投資者通常都知道,投資的時候總是追熱點、并且非常高頻率的進行買賣,是極大概率導致虧錢的。
不過即使收益不好,也不妨礙成立這樣的指數,因為對這個指數感興趣的投資者會去關注。
細分行業也是如此。
像鋼鐵、能源等這些細分的強周期性行業,長期收益大幅跑輸滬深300,但還是會吸引一批投資者去投資這些品種的。
這類指數,就是一個細分工具,幫助投資者投資某一個細分領域/主題。
投資策略變成指數
第三種設計理念,是對長期有效投資策略,變成一個指數產品。
比如說價值投資流派里就有不少投資大師,提出過不少有效的投資策略:
格雷厄姆的低估值投資策略;
施洛斯的低市凈率策略;
約翰涅夫的低市盈率策略;
投資高股息率股票的狗股策略;
挑選優質股票的高ROE策略;
喬爾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策略····
相信經常看投資書籍的朋友,對這些策略并不陌生。
股票市場里是有一些投資大師,可以長期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但是這些大師的壽命有限。像彼得林奇,他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并不長,等他真的創造了輝煌的投資回報之后,又退休了。
如果能把大師的投資理念,提煉出來,變成一個被動化的指數,那這個指數就可以長期自己運作下去了。
如果巴菲特愿意,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理念變成一個巴菲特指數。
以前晨星公司就用巴菲特的理念,構建過一個護城河指數,就是類似的做法。
對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的產品化,就是第三種設計理念。
像有些紅利、價值、基本面等指數,采用的就是類似的方式。
它跟第二種指數基金之間是有區別的:
第二類指數基金,不負責策略的長期收益,只是提供一個細分工具。這個策略不一定跑贏市場本身,需要投資者自己來判斷工具的投資價值。
第三類指數基金,它的策略需要是長期有效的。因為品種本身設計時候的目標就是跑贏市場本身的收益。
螺絲釘喜歡的指數
就螺絲釘自己來說,不會每一種類型都挑選。
通常的做法是:
第一類指數基金,找費率最低檔的寬基指數基金。
第二類指數基金,找優秀行業,例如消費、醫藥等優秀行業。但這些行業比較細分,通常是作為輔助。
第三類指數基金,找符合自己投資理念、策略長期有效的品種。
主要是以上這三類,構成了螺絲釘的估值表。
螺絲釘組合里,也是以低成本、長期收益不錯的策略指數基金為主,以優秀行業為輔。
介紹了這幾種指數的設計理念,大家喜歡哪一類指數基金呢?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