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光伏行業熱得發燙,大概是僅次于白酒家電、半導體的行業大贏家了。
遠超市場預期的光伏裝機量,讓類似于隆基股份這樣的業內龍頭股獲得了最高達3倍的漲幅,不知道刷新了多少人對這個行業的認知。
雖然光伏行業早已經歷過了一輪完整的崛起-泡沫-隕落的周期……
也在短短十幾年間經歷了從薄膜到單晶硅,從集中式到分布式的一系列技術更新換代,造就了尚德的施正榮與漢能的李河君等短命首富……
歲月無情催人老。
但其實,這仍然是一個相當年輕并且有朝氣的行業。
并且是我國第一個在高科技領域內稱霸全球的產業生態,從連續10年全球第一的光伏組件產量,到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等核心技術水平的全球第一。
傳奇的背后,總有無數英雄奮起。
1
傳奇角色的出場往往出其不意,中環股份(002129)就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2007年,中環股份作為一家半導體公司正式登陸A股。可你也別小瞧當時的他,前身是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成立于1958年。
這成立時間是不是嚇到你了?沒錯,他是國企,實控人是天津市國資委,并且是天津第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后臺杠杠滴。
雖是半路殺出的陳咬金,但并非只有三把斧。
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半導體公司,但中環在單晶硅領域的技術早已成熟。早在2006年,中環股份的區熔單晶硅產銷規模就已名列世界第三,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讓我來告訴你原因:單晶硅曾經有個外號,叫“半導體材料之王”,是制造半導體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的基礎材料。
當時中環生產的單晶硅產品,主要就是用于半導體領域。
2005年12月,尚德太陽能紐約上市,中國首富易主,標志著太陽能電池開始在全球迅猛發展,中國成為了單晶硅材料最主要的市場。
這個時候,中環股份突然發現自己的單晶硅片開始供不應求,且價格快速飆升。
風口來了,還等什么呢?于是中環趁勢加大對單晶硅材料的投資,提高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大幅擴產,中環就此踏上了光伏大魔王的征服之路。
2
十二年之后,上半場戰事結束。
論產能,中環和隆基已成為市場公認的雙寡頭。
中環在行業寒冬時,最早提出了要建立GW級發電項目的目標,眼光遠大,卻在行動力上差了一點,被黑馬隆基股份超越。
2016年,隆基的產能為7.5GW,預計2018年下半年能達到25GW,正是這強勁的預期讓隆基籠罩在光環之下,萬眾矚目。
但被忽視的中環,也在暗暗較勁。
2016年,中環的產能為4.5GW,同時先后啟動了光伏四期及改造項目,2017年底預計將達12GW,2018年更可能達到23GW。
屆時,雙寡頭并駕齊驅,將占世界總產能的近一半。
論技術,中環這么多年的沉淀完全不輸隆基。
舉個例子,2017年,中環公布了兩項先進技術:
一是利用計算機數值模擬和實際晶體生長試驗相結合的方式,以及對熱系統設計、設備關鍵部件創新,可以將其目前主導產品直徑為8英寸的N型、P型晶體生長速度提升30%;
二是通過對切割鋼線形態調整、關鍵工藝設備改造,使156MM的太陽能級硅片的晶片厚度減薄了20微米,產能提升25%以上。
3
如果你以為中環僅僅滿足于做硅片,那你就太小瞧他的野心了。
2012年7月,中環曾經拋出一份震撼業界的消息。公告稱,其與SunPower 、內蒙古電力、金橋城建合作,在內蒙古設立了一家合資企業。
這家公司名為華夏聚光,中環股份出資比例40%,為第一大股東,其計劃在2017年前在內蒙古開發建設7.5 GW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
SunPower在Nasdaq上市,總部在美國加州圣何塞市,在太陽能發電行業有超過30年的經驗,在全球11個國家已經建設和安裝了超過500個大型電站。
這次合作可謂強強聯手,正式宣告了中環進軍光伏電站進擊之路的開始。
下圖列舉了中環在光伏產業上的發展歷程:
相比集中式電站,國家對于分布式光伏的鐘愛已是路人皆知,體現在補貼政策、規模指標、發電消納等各個方面。
多方面刺激下,分布式電站在2017年迎來了一輪大爆發,中環看到了這一趨勢,并抓住了這個歷史性的機遇。
2017年上半年,中環光伏電站收入1.03億元,雖然占整體收入的規模還很小,但帆已揚起,好風憑借力,大勢值得期待。
4
說了半天光伏,你可別忘了,中環是做什么出身的。
中環可是有半個世紀的半導體材料專業經驗的啊,在如今半導體行業大爆發的背景下,又怎么少得了中環的身影呢?
中環在區熔單晶硅領域有著很深的技術積累,2010年,就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IGBT 及光電子器件用區熔硅單晶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2011 年,又作為組長單位承擔了“區熔硅單晶片產業化技術與國產設備研制”項目,作為國內最早開始發展和投產區熔硅單晶的廠商,中環在這個領域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落到業績上,中環的區熔硅單晶片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5%以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8%,銷量位列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今年以來,半導體硅片一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漲價之聲不絕于耳,這給中環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擴張機會。
5
再看營收和凈利潤。
過去8 年,中環營收從2008 年的8.44 億增長至2016 年的67.83 億,復合增長率達到29.8%,凈利潤從1.42 億增長至4.02 億,復合增長率達到13.9%。
特別是這兩年,營收增速明顯加快,跟這兩年大幅擴張的態勢明顯有關。
“在我們團隊中,有一群人是專門扮演白血球的,他的任務就是不斷挑戰紅血球,與紅血球進行生死廝殺,從而讓紅血球不甘于沉溺于眼前的安逸,而是不斷激發出紅血球的活力,向未來,向前方不斷努力。”
上面這段話,是中環總經理沈浩平說的。
在中國光伏和半導體產業大發展的廣闊天地里,中環能夠闖出一條血路,跟這樣的精神大概是有著密切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