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白協議
(二)補償明顯不公的協議
首先,要明確補償明顯不公的標準是什么?到底應該怎么判斷政府給的補償是否公平?有的補償是否合理,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200平米的房子拆遷,而一平卻只給幾百塊錢,除卻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外,補償也是明顯不公的。有的要具體計算一下,如果相差巨大,就屬于明顯不公的范疇了。比如:農村房屋拆遷純貨幣補償的話,最低是房屋重建成本價和宅基地地價的總和。按政府給的每平的價格大概估算一下,心里對此也是有個譜的。其次,如果您對補償不滿意,或確定明顯不公平,切記一定不要簽字,但是,如果因為各種原因而簽字了,也不要擔心,只要房子還在,沒有被強拆,就有維權的希望。
(三)協議內容約定不明確
拆遷補償協議約定的內容應當具體、明確,雖不能要求廣大被拆遷戶了解的面面俱到,必須知道很細化的規定,畢竟他們大多數是沒有法律常識的普通老百姓,對專業性很強的拆遷領域知之甚少。但是,一看到協議,要學會能抓住基本點,將這些必須要有的基本點熟記于心,這樣至少能保證不會被拆遷方的花言巧語所蒙騙。協議內容至少有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
拆遷補償協議應當對拆遷如何補償做出明確約定,是貨幣補償還是產權置換,產權置換的話,置換的位置和置換面積都要做出詳細的規定,以免簽了協議、把房子拆了之后,再出現糾紛。此時,被拆遷人將會處于不利地位,即使聘請了律師介入維權,難度也會相應加大。
其次
對于支付拆遷補償款的期限和交付房屋的期限也必須做出明確約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二條第二項:“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征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也就是說,市縣級人民政府在做出房屋征收決定之前,必須保證征收補償費用足額到位,以防補償金額發放的落空,損害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關于違約責任也必須做出明確約定。如果拆遷方到期交不了房子,而給的過渡費又沒有超期的約定,被拆遷人可以依據簽訂的協議起訴被拆遷方,要求其交房。
這就是在實踐中最常見的幾種不可簽訂的補償協議,而尚未窮盡,小編在此就想提醒廣大被拆遷人在簽訂補償協議時,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面對拆遷方的拆遷補償不公以及軟硬兼施,不能妥協,不要懼怕,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來源:北大法寶律所實務數據庫 作者: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 沈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