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補貼政策下來開始,就不斷有農友問一些問題:“我家是包的地,補貼該歸誰啊?”“租的地,是我種,補貼應該是歸我的吧。”“租地時候沒提補貼的事,地主現在和我爭補貼,怎么辦?”“包地時候說好了補貼是歸我的,都一個村的,也沒簽合同,現在地主不承認了,怎么辦?”
土地流轉后補貼歸誰?合同是關鍵!!
今年是農業側供給改革第一年,國家出了很多新政策,補貼一下子比去年多了。錢多了,矛盾也多了,土地流轉在農村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然而,因為通常土地流轉都是認識的,熟悉的人,就不是本村的,也是鄰村的,或是和親戚朋友們有關系,相互介紹的,往往很多時候都是講好了價錢,多少錢一年,也不簽合同,就開始種地了,現在到了領補貼的時候,就有了爭議了。但是,這樣的糾紛,農業部門是不給你斷這個官司的,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補貼政策里說的都是補給實際種植者,怎么確定你就是實際種植者?第一、你自己就是地主,有土地證,沒得說,錢就是你的。第二、就是包地種植,拿什么證明你是實際種植者?合同唄!沒有合同的,地主和種糧戶在這上面產生了糾紛,就只能是自行協商解決,說好了錢歸誰,再來申報領錢,口頭協議的官司不好打。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糾紛,小編提醒廣大農友朋友們,如果你是在包地種糧,今年沒簽合同的,明年,還是把租地合同簽好了,再種地!簽訂合同時,要注意什么?以下幾點建議,事先看好了,寫明白了,很重要。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應具備以下條件:
1、權屬清晰無爭議;
2、交易雙方必須是具有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且有流轉交易的真實意愿;
3、流出方必須是產權權利人,或者受產權權利人委托的組織或個人(要有產權人簽字或蓋章授權的委托書);
4、流轉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規劃、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等政策規定。
土地流轉合同內容的幾個重點:
1)流轉雙方簽字蓋章并到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備案。
2)注明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地點、面積、質量等級等。
3)約定流轉期限、起止日期、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4)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要約定各項惠農補貼由誰享有及該份土地相應義務由誰承擔。
5)約定流轉土地的用途。
6)約定雙方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合同變更和解除的條件。
................................................................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來源:村村聯盟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