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杰弗里·圖賓(《紐約客》專欄作家)
譯 者 | 金 晶(香港大學公司金融法碩士,現待業女青年)
出 處 |《紐約客》(2016年6月13日)
自從最高法院在2008年就“哥倫比亞特區訴赫勒案”【注1】作出判決 ,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有針對槍支管控的嘗試,在合憲性問題上似乎都顯得前景堪憂。
在安東寧·斯卡利亞代表五位大法官撰寫的多數意見書中,法院推翻了數十年的先例,認定第二修正案【注2】保障個人持有槍支的權利(而并未理會該修正案中提述的“管理有序的民兵” )。所以,面對奧蘭多槍擊慘案這樣的殘暴行徑,州、地區和聯邦政府是否無權制定限制購買、持有以及使用槍支的法律呢?
事實證明,最高法院的重要判決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常常又會引發同樣多的問題,”赫勒案“判決顯然也是如此。該判決推翻了哥倫比亞特區禁止持有手槍(包括保存在家里的武器)的法令,但并不能解決很多其他與槍支管制相關的議題。最近,一些下級法院在判決中支持了重要的地方槍支政策,并對”赫勒案“的判詞作出了限縮性解釋。
例如在上周,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判決認定,第二修正案并未給予個人隱蔽攜帶武器的絕對權利。該案挑戰了加利福尼亞州一部法律,該法律禁止隱蔽攜帶武器,除非武器所有人以“正當理由”取得地方警局的許可,而該“正當理由”的定義由地方酌定。
圣地亞哥市規定,申請人在任何“致其置于危險境地”的情況下都可取得該等許可。該市列舉了一些符合條件的許可申請理由——例如從事需持有大量現金的工作——但同時亦指出,“僅以擔憂個人安危為由并不能被認定為正當理由”。
比爾·克林頓提名的William A. Fletcher法官在該案判決書中提到,法院認為圣地亞哥市的規則是可以為第二修正案所允許的。Fletcher寫到,“基于歷史淵源下的壓倒性共識,我們認定,第二修正案的保障——不論該等保障的范圍可以有多大——并不能延伸至一般公眾在公共場合隱蔽攜帶武器的情形。”
同樣在上周,一個下級法院宣告哥倫比亞特區禁止隱蔽攜帶武器的法令無效的判決,被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無效。這個初步裁決不同于實質審判的最終判決,但其傾向卻與第九巡回上訴法院的判決大體一致——即州和地方有權禁止隱蔽攜帶武器。
這些判決說明,即便是在后”赫勒案“時代,立法者仍有許多可供選擇的限制槍支暴力的手段。顯然,除了禁止隱蔽性攜帶武器以外,政府可以要求實施武器購買的準入背景調查。同樣,政府應該也可以禁止位列恐怖分子監視名單或身負家庭暴力限制令的個人購買槍支。
即便在斯卡利亞的”赫勒案“判決書中,也認可了“禁止攜帶危險和不尋常的武器的歷史傳統”。這種傳統之下,禁止持有AR-15或許就能夠實現了——奧蘭多槍擊案中的持槍者顯然就是用這種槍進行了大肆屠殺。
換言之,槍支管控難題的根源在于政治意愿,而非憲法。很多州和地方利用”赫勒案“遺留下來的空白之處,就限制槍支暴力做出了實質性努力。但由于大多數槍支都可以被輕易地跨州或跨法域攜帶,在聯邦政府不采取行動的情況下,能做的努力畢竟十分有限。
而國會,尤其是共和黨控制下的眾議院,似乎無比堅定地反對任何形式的槍支限制。即使在康涅狄格州紐敦市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慘案【注3】剛過不久,盡管彼時參議院仍受民主黨控制,一個要求實施背景調查的法案還是受到了共和黨阻撓議事的威脅(一些民主黨人也投票阻止該法案的通過)。
去年,奧巴馬政府提出的禁止恐怖分子監視名單上的個人在美國購買武器和爆炸物的提案,亦遭到了參議院共和黨人的阻止。換言之,最高法院并未束縛住國會議員們的手;更準確地說,是立法者們自己選擇了維持現狀——在奧蘭多和其他地方,這種選擇所造成的結果,已然不言自明。
【譯者注1】哥倫比亞特區1976年9月實施的禁槍法律規定:持有未經登記的槍支確定為犯罪;同時規定任何人除非獲得警察局長授予的1年有效期的證書,不得持有未發證書的手槍,違者可以入罪;家庭保存的步槍和獵槍不得子彈上膛,而且要么槍機上鎖,要么拆卸保管。2003年,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智庫加圖研究所研究員列維出資尋找哥倫比亞特區的居民挑戰這一法律,后來找到了赫勒出面起訴。原告赫勒是一名特警,向特區政府申請許可,要求保留一支手槍在自己的家里,遭到特區政府的拒絕,因此赫勒起訴哥倫比亞特區,要求認定該法違憲。聯邦地區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起訴,但是被聯邦上訴法院否決。上訴法院認為,第二修正案保護公民享有持有槍支的權利,特區法律全面禁止手槍,同時對于用于自衛的放在家里的武器進行限制,侵犯了這一權利。本案最終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參考《美國校園槍聲中的法律思考》,胡巖,《人民法院報》2012年12月21日,第08版)
【譯者注2】第二修正案原文:“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譯者注3】2012年12月14日,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槍擊事件,20名小學生和6名教職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