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選擇比努力還重要?
人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大時代里,就好像一艘船在波濤洶涌的海上航行。善于判斷浪頭的方向和速度,遠比知道如何滑動船槳要重要。因為只有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研究如何劃動船槳才更有意義。
這就好比只有當社會穩定下來的時候,一個人的能力才決定一個人能有多大成就。而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里,一個人要想成功,機遇和天時遠比能力重要。
人的努力和能力在大勢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因此,選擇和機遇大于努力。
比如現在流行的電動車,早在1881年就被發明出來,這比卡爾·本茨的三輪汽油車還要早五年。但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特斯拉的出現,人們才對電動車燃起熱情,還說這是新能源。 人們把特斯拉的發明人馬斯克奉為英雄,卻對一百多年前發明電動車的 人毫不知情。
一個人的命運,要靠天分,要靠奮斗,但更重要的是考慮自己所處的歷史進程。因為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在時代浪潮里,一個人的努力和天分,當然很重要,然而和大勢比,卻微不足道。只有踩到了浪潮之巔的人,才能乘風破浪。
公元1890年的一天,三十七歲的凡·高掏出了左輪手槍,望了一眼 陰沉的天空后開槍擊中了腹部。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一個 九歲的小男孩——畢加索,正偷偷欣賞教室窗外的美景。若干年后,他們都成了巨匠。
然而兩人的命運卻大不相同。凡·高生前窮愁潦倒,過著十足的貧賤生活:雖然一生畫了九百多幅油畫,但有生之年只賣出過 一幅畫,收入是四百法郎……幾個月后凡·高就自殺了。
凡·高是窮死的。畢加索的人生卻燦爛輝煌。他是美術界少見的老壽星,活到了九十一歲,結過兩次婚,在不同的愛情經歷中生了四個孩子。畢加索辭世后留下了七萬多幅畫作,還有很多豪宅和巨額現金,總遺產約三百九十五億元人民幣,是美術史上最有錢的畫家。
身處同一個時代,都才華橫溢,職業都是畫家,為什么兩者的命運有天壤之別?
凡·高的畫賣不出去,最大的原因是他的作品不屬于那個時代。
19世紀中葉,多數畫匠都出自于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有著深厚的素 描基礎,并且精通人體解剖,畫風嚴謹細膩,剛富起來的精英階層喜歡 附庸風雅。
而凡·高的作品,畫風怪異,不講究細膩和細節,更多地是 精神世界的綻放,這種風格在當時的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
直到凡·高死后,藝術流派才開始多元化,因為大眾逐漸對那種附庸風雅無感了。開始欣賞叛逆的風格,并嘲笑主流藝術。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十年前中國人喜歡歐式奢華的裝修,而現在的小青年對奢華無感了,在這個產能都過剩的時代,大家開始喜歡簡約風了。
但是作為一個設計師,你要是在十年前鉆研簡約風,那你肯定窮得喝西北風不說,還得被人笑話說你一窮二白。
凡·高不夠努力嗎?不夠有才華嗎?都不是,他只是過于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僅是凡·高,那些和他一樣的后印象派畫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
同凡·高相比,畢加索顯得識時務。他非常有商業頭腦,在19世紀,西方的金融還不夠完善,但畢加索已經學會了利用信用創造財富,他當時購買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歡用支票付款。
為什么?當畢加索已經是位聲名顯赫的畫家的時候,如果他用支票購物,得到支票的店主會怎樣處理那張支票呢?
畢加索認為,店主與其拿著這張支票去銀行兌換那么小額的一點現金,倒不如趕緊將這張有著畢加索親筆簽名的支票當作藝術品,裝裱收藏起來,以后有可能升值賣出去。于是,為了不花錢也能購物,畢加索就用支票去結賬。
總之,畢加索是一個很能認清自己所處時代的人,他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話:識時務者為俊杰。成功有三大因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你能否借助時代的力量?
地利,你是否居住在財富之地?
人和,你是否有自己的團隊?
我相信,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一定有很多人像凡·高一樣,不懈努力,盼望開山立派,但是和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相比,認清自己所處的歷史進程更重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天地面前,我們真的很渺小。
人,一生有三次成長:
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是發現自己不能改變世界;
第三次是認清現實后依然熱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