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16日電(信蓮)7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飛行了9年、跋涉近50億公里后終于成功飛掠冥王星。“新視野”號的這一“追星”之旅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它不僅漫長,而且造價高昂。據NASA介紹,“新視野”號任務總成本高達約7億美元。不過,這一數字在所有太空探測任務中,僅處于中游水平。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說,“卡西尼-惠更斯”計劃總成本高達36.8億美元,無疑是近年來最“燒錢”的太空探測任務之一。而2013年印度發(fā)射的“曼加里安”號僅耗資0.75億美元,讓印度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火星夢”。
“卡西尼-惠更斯”計劃:36.8億美元
“卡西尼-惠更斯”計劃是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項目,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
1997年,“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發(fā)射升空,2004年7月抵達環(huán)土星軌道。2005年1月,“卡西尼”號攜帶的專門用于探測土星最大衛(wèi)星土衛(wèi)六的探測器“惠更斯”號成功著陸于土衛(wèi)六表面。“卡西尼”號探測任務最初定于2008年結束,但此后多次延期。NASA預計“卡西尼”號將于2017年9月墜落土星。
據《福布斯》稱,“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測計劃總成本高達36.8億美元。
“好奇”號:25億美元
2011年11月,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該探測器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也是第一輛采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好奇”號的使命是探索火星過去或現在是否存在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項目總投資約25億美元。
2012年8月,“好奇”號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2013年2月,“好奇”號首次在火星表面一塊平整基巖上進行了鉆探,這是人類的機械設備首次鉆取火星巖石樣品。
2015年6月,“好奇”號在火星隕石樣本中發(fā)現大量甲烷,增加了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羅塞塔”號位于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附近的一張藝術概念圖。(圖片來源:ESA)
“羅塞塔”號:9.8億美元
歐洲航天局(ESA)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于2004年3月發(fā)射,總成本約9.8億美元。
“羅塞塔”號由兩個主元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及“菲萊”著陸器。探測器以在埃及發(fā)現的羅塞塔石碑命名,主要任務是在2014年追上目標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并釋放著陸器“菲萊”。
“菲萊”負責對彗星拍照并對其土壤、磁場展開測量分析,將數據傳回地球,以探索太陽系的起源之謎,以及彗星是否為地球提供生命誕生時所必需的水分和有機物質。
“旅行者2號”:8.65億美元
NASA研制的“旅行者2號”于1977年9月發(fā)射升空。它和同年8月發(fā)射的“旅行者1號”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都擔負著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這對姊妹探測器攜帶的電池將持續(xù)到2025年左右,當電池耗盡之后,它們會停止工作。
2013年9月,NASA確認,“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離開太陽系。“旅行者2號”目前仍在太陽系內,每天仍向地球發(fā)回觀測數據信號,該任務的成本超過8.65億美元。
“新視野”號:7億美元
2006年1月,NASA的“新視野”號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升空,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wèi)星卡戎。
另外,“新視野”號在掠過冥王星后,還將執(zhí)行探測一個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構成的環(huán)帶——柯伊柏帶——的任務。“新視野”號預計將在2017至2020年抵達柯伊伯帶。
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成功飛掠冥王星,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并收集了許多珍貴數據。
“新視野”號是人類歷史上飛得最快的航天器。據NASA稱,“新視野”號的投資高達7億美元。
“信使”號:4.46億美元
NASA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于2004年8月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將執(zhí)行研究水星環(huán)境與特性的任務。該項目總成本約為4.46億美元。
2008年1月,“信使”號在200公里高空飛掠水星表面,并向地球發(fā)回了第一批水星照片。2011年3月,“信使”號進入水星軌道,成為首顆圍繞水星運行的探測器。
2015年4月30日,“信使”號結束使命,通過硬著陸的方式撞擊水星表面。
“黎明”號:3.58億美元
“黎明”號探測器于2007年9月在美國發(fā)射升空,開始了長達8年、近50億公里的星際探索之旅。該項目計劃耗資3.58億美元,是人類第一個探測小行星帶的探測項目。
2011年7月,“黎明”號進入環(huán)灶神星軌道。2015年3月,NASA宣布“黎明”號正式進入谷神星軌道,成為首個造訪矮行星的探測器,也是第一個造訪太陽系兩顆天體的無人探測器。
“曼加里安”號:0.75億美元
2013年11月,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在印度南部發(fā)射升空,將執(zhí)行分析火星大氣和地質等方面特征的任務。
2014年9月,“曼加里安”號火星車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后第4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據印度方面稱,“曼加里安”號研制周期15個月,成本僅約7500萬美元。
(原標題:太空探索“燒錢”沒商量:新視野號7億美元好奇號25億[1]- 中國日報網)
編輯:S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