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尊敬的格雷厄姆夫人》 The Honorable Mrs. Graham 1775~1777 油彩畫布,235 x 153 cm蘇格蘭國家畫廊,愛丁堡。
庚斯勃羅在巴斯Bath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便經常在倫敦新建的皇家美術院展出作品;直到 1773年,他和該學院的繪畫布置委員會發生爭執為止。此畫是他初抵倫敦時所繪制的作品之一,于 1775年動筆,1777年完成,剛好趕上皇家美術院夏季畫展,此時他已與皇家美術院言歸于好。《藍衣少年》是針對當時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雷諾茲的理論偏見畫成的。庚斯勃羅33歲 以后,肖像畫聲譽已馳名國內外,倫敦的美術愛好者紛紛前來要求他畫肖像。1768年升任院長的雷諾茲也是 一位杰出的肖像畫家,他看到庚斯勃羅肖像畫藝術的巨大成功,心生嫉妒,常常出言不遜。于是, 住在倫敦的雷諾茲和堅守巴斯的庚斯勃羅形成了 “兩雄并立”的對立兩派,他們彼此貶抑。 一次,雷諾茲在給學生講授畫技時說:“藍色不能在畫面上占主要地位”,庚斯勃羅得知后,表示蔑視這種“法規”,遂用大量藍色畫了這幅舉世聞名的《藍衣少年》,借以否定并挖苦雷諾茲的那一繪畫觀點。
此畫描繪了一個衣飾華麗的貴族少年形象。這一模特兒原型并非貴族,而是畫家找來一個富有的工場主的兒子,讓他穿上藍色華服,扮成王子模樣而畫的。庚斯勃羅用奔放的筆觸,輕靈流暢地把少年那 種倜儻的風度表達得淋漓盡致,充分發揮了寶石藍的光色作用。這幅畫的最成功之處是,畫家用準確的色塊再現了少年身 上的藍緞子織物的質感和薄軟感,正如當時一位評論家所形容的,他把肖像繪成與歌劇一般富有韻致,這是一個“經過人工處理的真實”。
庚斯勃羅與地位顯赫的學院派畫家雷諾茲相比,只不過是個“在野名流”,但由于他重視藝術的探索,加上他那種無拘無束、感情外露的性格,素不為“權威”的壓力所束縛,才使他能在藝術 道路上有所突破。
《安德魯斯夫婦》 約1748~1749 年 尺 寸:69.8 × 119.4cm
《安德魯斯夫婦像》是畫家早期的著名肖像畫。畫中描繪了年輕的安德魯斯夫夫婦悠然地坐在一棵大樹下歇息的情景。安德魯斯太太坐在樹前的一個大鐵椅上,穿著華麗的拖地裙,戴著一頂黃帽子。她的表情鎮靜、肅穆,不怒自威。她的丈夫戴著黑色三角帽,胳膊上夾著一把長槍站在妻子旁邊,他交叉著雙腿,表情隨意、散漫。一只狗跟隨在他身旁,正抬頭往上看。畫中的背景是一片非常開闊的田野,起伏不平的地勢,遠處有稠密的橡樹林,也有零星地散布在田野上的橡樹,他們的旁邊是一塊成熟的麥田。天空中布滿了變幻莫測的云彩。安德魯斯夫婦選擇了行獵的途中或者特意假定的環境為自己作畫,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中,賦予了這幅肖像畫濃厚的生活氣息。不過安德魯斯太太寬大的拖地裙與整個環境極不協調,她手中拿的東西,像是一個獵物,山雞之類,但模糊不清。據此,有人推測這幅畫并沒有最終完成。畫中色彩處理得清淡調和,天藍色的衣裙、黃色的麥田、青黃色的樹葉、藍黑色的天空,整個色彩比較相近,對比柔和,過渡自然和諧,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畫中人物位置的安排,也很有獨創性,并沒有按照常規把人物居于畫面的中心,而是位居一端。同以前的肖像畫比較,手法變得靈活、多變,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這樣的畫面處理使人物與環境水乳交融,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庚斯博羅是一位個性鮮明的畫家。在同時代的畫家中,他的作品不同于荷加斯那樣重視畫面的“自律”,重視情節、教益。也與當時著名的肖像畫家雷諾茲有著根本的區別,雷諾茲嚴守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古典主義規范,追求莊嚴、恢宏、肅穆的藝術效果。而庚斯博羅作畫往往是自發的、即興的。他打破了用色、構圖方面許多規范的窠臼,不拘泥任何程序,往往憑激情一揮而就,比如上面已經說過的,他在構圖上的創新和突破等,就體現了這一點。庚斯博羅雖然是一個以肖像畫家的身份揚名上流階層的畫家,可是他更喜歡風景畫,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畫肖像是為了賺錢,而畫風景畫則純粹是愛好。”他非常喜歡畫田園景色,油彩的處理手法流暢自如,線條生動有力,畫面充滿了詩意、典雅之美。他的肖像畫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他的風景畫更成為后世的風景畫畫家努力的方向,并對莫蘭、透納以及康斯坦勃爾等后世風景畫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自畫像(1759年)
藝術家女兒們的肖像
庚斯博羅的女兒瑪麗(1777年)
喬治亞娜·卡文迪什,德文郡公爵夫人(1787年)
兩個女兒與貓(約1759年)
畫家的女兒們追逐蝴蝶(1756年)
藍衣女子(約1770年),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作曲家卡爾·弗里德里希·阿貝爾和他的古大提琴 (約1765年)
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76年)
理查德·布林斯萊·謝里丹夫人(1785年–1786年),國家藝廊
哈雷特夫婦(17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