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山陵出來,已經過了中午,打的去夫子廟。路上詢問,司機說,夫子廟最好吃的是鴨血粉絲湯和鴨油燒餅。說罷直接把車開到夫子廟邊上的一個小店。有湯沒燒餅,很快自個端上來,嘗嘗果然鮮美,就是有點咸。吃完了,打著傘順著秦淮河李香君的故居,看夫子廟,看貢院。一路上少了臭豆腐的香味,多了洋文廣告。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后,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復蘇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現在夫子廟這一段的秦淮河又變得繁花似錦,要不是今天有大雨,游人也該如織吧。
明清的時候這里修了孔廟,還有明清時候的考場江南貢院。都算秦淮河邊上夫子廟景區的建筑群。現在時代不同了,佛爺圣人愛財的本性都表現出來。進孔廟不但要錢,萬世師表的孔子像前都擺上了功德箱。那個身高四米半的銅身孔子面前不但有石塑的弟子,還有跪拜彩塑的書生頑童。大堂里高懸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米,寬3.15米。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巨幅彩石鑲嵌壁畫就在大成殿的內墻。孔廟的后院,文曲星下凡,大概誰給錢誰燒香就給誰的卷子上畫個鉤,保佑你中第。那貢院前面都是商鋪,只留下當年趕考的舉子在大街上定格。
看了半天,發現走反了,應該先看貢院,或者先看孔廟。人家過去的讀書人都是這樣,拜完孔子就考試,考試結束就娛樂,或坐花船或喝花酒。這樣才顯現孔文化的博大。不信?這里的小吃都是夫子廟小吃,不叫秦淮河小吃,噴噴香。這里的青樓女子都諳孔道,看看人家李香君:李香君本是明末媚香樓的名妓,愛上了明末和皇上作對的東林黨文人侯方域,結果那個侯方域到底沒有骨氣,不但抓東林黨的時候做了叛徒,大清的兵丁殺過來的時候立刻歸順。倒是那個李香君常住孔廟邊上,受孔子的熏陶,寧折不彎,死于非命。不同版本的桃花扇說的就是這個事。所以啊,這一條街上到哪都能學到孔子的精神!還有現在的電影院,上映的也是孔子。
1 李香君 -
2 媚香樓 -
3 媚香樓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