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優良
優良品種是柑橘生產中應常抓不懈的重要環節。隨著柑橘生產的不斷發展和新品種的不斷推出,品種的優良與否也隨之而變:過去的良種一旦相形見絀就不再是今日的優良品種。當今的優良品種更看重:“好看、好吃、好賣、好種和好貯運”。
優良品種應適宜當地種植和市場暢銷,或是前景看好的品種。從市場目前需求和今后的潛力分析:如橘類的南豐蜜橘、沙糖橘、少核本地早;椏柑的新生系3號、黔陽無核椏柑。柑類溫州蜜柑的早熟品種宮川、興津,特早熟品種日南1號、大浦5號等;雜柑的不知火、清見、春見和愛媛等。甜橙中臍橙的紐荷爾、福本、和晚熟的鮑威爾、晚棱等;血橙的塔羅科、塔羅科新系、摩洛等。柚類的珀溪蜜柚、紅肉蜜柚和矮晚柚等。以及檸檬類的尤力克都可選擇。
2
優化布局
我國可供種植柑橘的種類和品種很多,在確定種植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選擇適栽的品種。最抗寒的栽培品種溫州蜜柑也要求年平均溫度大于15℃,冬季極端低溫大于-7℃。凡是翌年成熟的晚熟品種極端低溫不低于-3℃,甚至是不低于0℃。應根據品種因地制宜,在最適,至少是適宜的氣候條件地區種植。
土壤應選深厚、疏松、肥沃和微酸性的土壤種植。達不到要求的土壤要在種植前或種后3年之內進行改良培肥。還應指出的是緩坡山地種柑橘因其光照和排水性好而較平地、水田種植更能豐產、優質。
3
無病壯苗
世界柑橘主產國種植的柑橘苗木,幾乎100%的是脫毒健壯容器苗,即選用無病毒的接穗(帶病毒的要脫除病毒)與匹配的優良砧木嫁接,采用容器培育出的無病壯苗木。
種植無病毒健壯容器苗,與普通苗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一是用容器培育的苗木,根系發達,枝梢健壯,種植成活率幾乎百分之百,且無緩苗期,還全年可以種植(普通苗通常只在春、秋兩季種植)。二是壽命長,產量高。與普通未經脫毒的柑橘苗相比,因其脫除了裂皮病、碎葉病病毒,樹體的經濟壽命(有經濟效益的壽命)長,而且產量高,通常產量要高30%以上。四是果園整體素質高,樹體生長、結果性狀較一致。
4
設施配套
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配套的設施建設跟上,最重要的是排灌設施,其次是配套的道路系統,有風害的產區還應有防風林(網)。
我國柑橘產區從年雨量而言,通常都在1000毫米以上,可滿足柑橘果樹生長結果的需要,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柑橘果園應建在有水源之地,建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坡地可利用高差在上方建水池進行自流灌溉。為節水,有條件的大型柑橘果園、基地可建節水設施,進行滴灌;平地果園重要的是排水,園地圍溝、行間主溝與河道相接,以利排洪。道路是現代果園必須的,機耕道、便道相連,并與公路相通,以利生產資料和柑橘果品的快速、安全運輸。
近年來,浙江臺州、湖北宜昌等柑橘山地產區,采用空中索道和地面軌道運輸柑橘果實,可進一步試驗。條件具備時適地應用。
從提高柑橘生產效益出發,有些柑橘產區推行簡易塑料大棚或控溫控濕的設施栽培,可逐步推廣。
5
規模種植
為取得種植規模效益和高效的機械化、信息化管理,要采取相適應的種植規模化。
目前,我國不少柑橘種植戶種植面積小而分散,又缺乏或不會管理,所獲效益很低。為改變此種落后狀態應加快將承包權流轉給有技術、有能力管理的種植大戶、專業戶或專業合作社經營,從而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也可根據家庭成員情況或將某項或幾項管理技術,如樹體修剪、病蟲害防治委托給從事專項技術服務的合作社或公司管理,而取得好的收益。
新建的柑橘基地應相對集中成片,集約經營,對非農業主、企業進入柑橘產業要嚴把門檻,嚴防以經營柑橘為名,營非農產業為實而損農。
6
果園改造
全國柑橘平均單產低,與果園管理水平低、果園老齡化有密切關系。
因柑橘種后管理不到位,甚至失管,出現種植后遲遲不結果,或是未長大,即成“小老樹”;有的柑橘園,隨樹齡長大園地已郁閉,土壤已板結,產量極低;有的密植園樹間交叉,樹冠密不透風。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各種原因形成的低產樹接近50%,其中樹齡在25年以上的面積占38%。
低產果園嚴重影響我國柑橘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必須針對成因,改良地下部的土壤,增施有機肥,改造“小老樹”,間移密植樹,同時改土培肥,更新樹冠;對老齡樹,只要骨干樹健壯的可進行土壤深翻培肥和樹冠更新改造;對品種相形見絀的可采取高接換成市場需求的柑橘優新品種;對已無意義改造的柑橘園應及時改種其他果樹,或種植其他作物二、三年后再種植柑橘。
7
精準栽培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指對柑橘果樹可利用土壤的各種營養元素進行測定,結合柑橘果樹各生長發育階段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以此為基礎,按比例配合各種所需肥料,并依據肥料在土壤中可被吸收利用的百分比,來確定施肥量的一種科學施肥方法。柑橘果樹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達到節肥增產、減肥提質、配肥高效、培肥改土和生態保護的目的。
配方施肥,果農可請當地的農技推廣站、土肥站對果園土壤的營養元素及其含量進行測定,并根據柑橘各生長時期對營養的需求,提出配方施肥的方案進行施肥。
鑒于我國柑橘生產中存在的不重視有機肥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土壤酸化嚴重,肥力低的果園面積大,鈣、鎂、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水土流失,肥料利用率低等問題,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配合使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果園種植綠肥和秸稈覆蓋培肥改土。有機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上;優化氮、磷、鉀的施用量、配施比例和施肥時期;針對果園其他元素缺乏程度,及時矯治。
科學用水
柑橘是既需水,又怕水的果樹。種植地要有水源和排灌設施,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柑橘生長對水敏感時期的灌、排水。
春梢萌發期、果實膨大期要注意及時灌水,以促使春梢萌發整齊、健壯和果實正常生長。果實開始轉色時,應進行控水,以提高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方法除采取停止灌水外,還可進行樹盤覆膜或開溝排水等技術措施。
果實管理
所有的栽培措施都是為了生產優質果實。精準栽培要求柑橘果樹及時結果投產,豐產穩產。常采用促花保果、疏花疏果和果實套袋等措施。
幼樹及時投產的主要技術措施:加強肥水管理,使樹體正常生長,盡快形成樹冠結果;一旦出現長勢過旺要及時采取拉枝、撐枝、吊枝,甚至在9~10月份進行環割,以促進花芽分化。
對結果的成年樹,采用肥水和修剪等措施,盡量控制其樹體長勢中庸,以利連年結果。對一些用枳做砧木且樹勢偏弱的品種,如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等為保持其樹勢中庸可采取整株或大枝輪換結果的方法。
只要選擇種植適栽的優良品種,一般都能正常掛果,無須采取保果措施。為使其優質和連年穩產,常采取疏花疏果措施。對一些中期易發生日灼、裂果、臍黃(臍橙)落果的品種,應采取相應的防止措施。
對掛樹越冬的晚熟柑橘要防止采前落果。對檸檬、大果形的臍橙、柚還可進行果實套袋。
綠色防控
柑橘精準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應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經濟閾值,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嚴格檢疫嚴禁檢疫性病蟲害從疫區傳人保護區,保護區不得從疫區調運苗木、接穗、果實和種子,一經發現立即燒毀。
農業防治:(1)根據需要種植防護林。(2)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3)園內間作和生草栽培:種植的間作物或草類應是與柑橘無共生性病蟲、淺根、矮稈,以豆科作物和禾本科牧草為宜,且適時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蓋于樹盤或用于飼料。(4)實施翻土、修剪、清潔果園、排水、控梢等農業措施,疏松土壤、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減少病蟲源,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能力。(5)提高采果質量,減少果實傷口,降低果實腐爛率。
物理機械防治:(1)應用燈光防治害蟲,如用燈光引誘或驅避吸果夜蛾、金龜子、卷葉蛾等。(2)應用趨化性防治害蟲,如大實蠅、擬小黃卷葉蛾等害蟲,對糖、酒、醋液有趨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農藥誘殺。應用色彩防治害蟲,如用黃板誘殺粉虱、蚜蟲等(誘殺木虱效果不佳,慎用)。(3)人工捕捉害蟲、集中種植害蟲中間寄主誘殺害蟲,如人工捕捉天牛、蚱蟬、金龜子等害蟲;在吸果夜蛾發生嚴重的柑橘產區人工種植中間寄主,引誘成蟲產卵,再用藥劑殺滅幼蟲。
生物防治:(1)做好保護天敵、人工引移、繁殖釋放天敵,如用尼氏鈍綏螨防治螨類;用日本方頭甲和湖北紅點唇瓢蟲等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卷葉蛾等。(2)應用生物農藥和礦物源農藥,如使用蘇云金桿菌、苦·煙水劑等生物農藥和王銅、氫氧化銅、礦物油乳劑等礦物源農藥。(3)利用性誘劑,如在田間放置性誘劑和少量農藥,誘殺實蠅雄蟲,以減少與雌蟲的交配機會,而達到降低害蟲蟲口。(4)有效地進行生態控制。如科學規劃園地,種植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果園間作或生草栽培等抑制病蟲危害。
化學防治:不得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使用農藥防治應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合理使用。對主要的病蟲害的發生做好預測預報,蟲害在適宜時期噴藥;病害防治在發病初期進行。防治時期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嚴格施用藥量和噴藥次數,注意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8
適時采收
柑橘果實應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期、果實的不同用途適時采收。我國柑橘采收上存在的問題在早采和不按用途采收,也有個別采收過晚而出現果實品質下降的問題。
作為鮮食果,都應在果實達到充分成熟時采收,需經遠距離運輸銷售的可適當提前。對于出口的鮮柑橘可依據進口國對品種的要求,達到要求的固酸比時采收出口。對用于加工的果實,應根據加工制品的要求適時采收,如加工糖水橘瓣罐頭的要求充分成熟時采收;加工橙汁的果實應在果實達到要求的固酸比時采收。柑橘進行留樹保鮮延遲采收,或作完熟栽培的,采收都應在果實品質下降前進行。
9
果品處理
柑橘采后的商品化處理,是生產的結束,又是銷售的開始。柑橘商品化處理,通過洗滌、分級、包裝使鮮銷的果實清潔、美觀、大小整齊,又利于果實保護和運輸,也利于消費者攜帶。
目前,世界柑橘主產國凡用于鮮銷的果實幾乎100%的進行果品商品化處理,能大大提高果品的價值。我國與之相比還有差距:鮮銷為主的產區如湖北宜昌、浙江臺州、湖南常德、江西贛南等鮮銷果的商品化處理達到70%左右;全國鮮銷果的商品化處理不足50%。
日本、美國、以色列、韓國等的鮮銷果采用全果外觀、內質測定的精準分級;而國內廣東、浙江才開始。加強柑橘產后果實的商品化處理,以利于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10
加工增值
柑橘果品加工既滿足消費者對各種加工制品的需求,方便消費,又能促進柑橘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國外如此,國內也亦然。
如浙江、湖南、湖北糖水橘瓣罐頭的發展,浙江常山胡柚加工業發展,四川安岳檸檬加工業的發展和三峽庫區橙汁加工業的興起,既緩解柑橘賣難,又推動了產業的增值和持續發展。今后,就橙汁加工而言,應將重點從生產濃縮橙汁轉向生產NFC(非濃縮橙)汁,既使果農有較高的收益,又使企業有錢可賺。
11
做大品牌
柑橘創品牌重視不夠,表現在意識不強,宣傳不力;有了品牌如何做大、做強更是沒有下功夫,結果是有品牌的名,無品牌競爭之實。柑橘如江西‘贛南臍橙’的品牌不多,更無像美國‘新奇士’那樣的國際大品牌。
做大品牌要各方參與,政府、協會、合作社、企業都應重視創品牌、做大品牌。當前,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果農、生產者、經營者的創品牌、維護、保護品牌、做大、做強品牌的意識。二是政府和有關部門、協會要做好品牌的整合、協調,努力做大品牌。三是加強品牌的申報和管理,對違背品牌管理的,要進行處理,直至取消其品牌。
12
嚴管質量
近幾年來,我國柑橘的質量(品質和安全性)有了較大提高,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柑橘品質、尤其是安全要求越來越高,但生產中還存在執行標準不嚴和監管不到位的現象,廣大消費者對柑橘果品的消費仍不放心。長期下去必然會影響我國柑橘果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為此,應大力加強對柑橘果品的質量嚴管,堅持開展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特別是把好產地環境監控、生產投人、品質監管、生產技術規范和市場準人等環節,進一步完善柑橘果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健全柑橘生產全程質量監管制度,將柑橘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都納入監控范圍,建立產地、種植、加工、包裝、檢測等重要信息體系,以利及時發現問題,追根溯源。
作者:沈兆敏(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