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武街往北行,經麻黑、大漆樹村便到漫撒茶山。漫撒茶山緊接易武正山,兩山的分界線在麻黑寨,漫撒山是易武的老茶區,六大茶山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便在曼撒的黃竹蓬、一扇磨一帶。
彎弓大寨曾有千家寨之稱,人口很多,曾是古漫撒茶區的核心區域。據當地老人說,清咸豐年以前,漫撒山村密集,人口過萬,彎弓大寨和漫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興旺的兩個寨子,僅從彎弓大寨關帝廟的殘垣斷壁就可以預想當年的繁華。
? 現今以彎弓大山由北向南至黑水梁子著名的茶山名寨有馬叭(瑤寨)、張家灣、帕溪河寨、楊家寨、丁家寨(瑤寨)、爛田寨(瑤寨)等。彎弓大山屬北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多雨、濕潤、靜風,終年溫暖。
▲ 天藍藍云悠悠,澄澈如洗。易武的天空皆如是。
? 土壤為微酸性的紅壤、赤紅壤,土層深厚、質地疏松、結構良好、保水保肥性好,山谷相間、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切割深,生態條件極好,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
▲ 土壤礦物質、有機質、腐殖質豐富;谷間溪水清澈明亮。
▲ 深山里面,都是原始森林的原生態。樹木茂盛繁密,植物多樣性保持完整,綠意盎然。
? 如今廣受追捧的天門山、毛草山、野豬塘、香椿林、一扇磨、冷廟、楊家老寨、薄荷塘、草果地、大廟、麻拐塘(鳳凰窩)、彎弓河、白茶園、冷水河、茶王樹(刮風寨茶地)等知名茶地密集分布在整條山脈,連綿數十公里。
▲ 歷史上三場大火燒毀不少古茶樹,幸存下來的古茶樹數量稀少,零星分布;且茶樹樹齡大,約有幾百年,均分布在生態環境極好的原始森林里,整整一大片的較少。
? 彎弓山翠綠盎然。山高林密、地廣人稀為彎弓山目前的現狀。早年糧食不夠吃,年輕男子組團進山打獵,慢慢地發現一片一片的古茶園,零散分布在山脈各處。2000年后,普洱茶日漸為世人關注,漫撒古茶山的古樹茶慢慢呈現出來。彎弓關帝廟如今僅剩下殘垣斷壁,但是高大聳立的古茶樹仍然在,一條條羊腸摩托車道,延續著茶馬古道的繁榮與傳承。
▲ 山多地少、山高林密、地廣人稀,植被覆蓋率超高。
▲ 采茶工們都“身懷絕技”,翻山越嶺、爬山涉水,不畏艱險駕駛摩托在濕滑的林間小道上穿梭,最后還要攀高爬頂,才能將這一點點的大山精華帶到世人跟前。
? 從2004年開始,漫撒古茶山范圍內的村寨行政上歸屬于易武鎮轄區,2007年后,彎弓茶地大致分為:
帕扎河瑤寨:薄荷塘上、下茶地;
楊家寨:大廟附近、大廟東北邊山區茶地;
爛田瑤寨:冷水河茶地、大廟東部山區茶地;
丁家上寨:白茶園(茶樹生長在高大的雜木林下,葉背嫩芽茸毛極多,稱為白茶園)、彎弓河;
丁家下寨:大廟南部茶地彎弓河、白茶園、麻拐塘茶地。
▲ 采茶結束,準備返程。
彎弓山脈古樹茶口感厚重飽滿,粘稠度高,春茶總量約10噸左右,依不同村寨不同茶地,價格在1000-5000元之間不等(薄荷塘茶地除外)。
▲ 炒茶。
▲ 曬毛茶。
彎弓茶,條索均勻,銀毫顯現。
湯色透,且亮。
易武茶之野蜜香,口感獨特,彎弓茶香氣純凈,沁人心脾。
細回味之,滑,厚,醇和。深幽內斂,古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