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百家講壇---東漢開國,對里面的一些歷史情節的真實性存在質疑,歷史記載受很多人為因素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分析著來看,就像我在前面文章分析王莽一樣,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劉秀的崛起之路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謀略。
一、為他人作嫁衣裳:
王莽的運氣實在不好,新政改革太急,觸動了地主和貴族利益,又不巧碰上了連年干旱,導致饑荒,民不聊生,為劉秀兄弟的起兵創造了條件。
劉縯、劉秀兄弟為了聯合綠林軍,違心的同意劉玄為首領,但馬上劉縯的宛城大戰,劉秀圍城打援的昆陽大戰,基本消滅了王莽軍主力,如此快的搞定了王莽,是劉縯、劉秀、劉玄(包括綠林軍將領)誰都沒想到的,劉玄為了保住帝位殺了劉縯。
劉縯、劉秀兄弟是首先冒死舉起“反莽復漢”大旗的,又是實力最強、功勞最大的,但卻落得這個下場,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但從另一面講也算是老天還王莽一個公道了。
二、劉秀的陰柔
劉玄殺死劉縯后,劉秀沒有造反,反而為兄請罪,言語謹慎,主要是為了自保,如果劉玄不犯錯誤劉秀可能就這樣過一生了。
但兄長喪期未滿,就迎娶陰麗華,就是一種策略了,這里說不定也有劉賜的主意,因為只有劉秀在這里安家了,劉賜才能推薦劉秀去河北招撫,把家人留在這里做人質,劉玄才會放心,同意。
三、河北崛起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謀略
1、計將安出?
劉秀初到河北,招撫工作還是很順利的,但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劉秀愿意這樣做嗎?當時天下還未定,不確定因素很多,劉秀愿意給一個竊取他兄弟的成果,并殺死他兄長的人用心工作嗎?如果招撫工作就這樣順利的開展下去,被招撫的歸順的是劉玄,而不是劉秀,河北大部分城市被招撫后,那么劉玄的地位就很難撼動了。
關鍵的是,這時的劉秀手里是沒有兵的,如果公開招兵,首先招兵無名,也不一定能招到兵,而且很快就會被劉玄滅掉,更重要的是起兵還不一定會成,在京城的家人就先被處死了。
計將安出?
2、兵行險道,混水摸魚,瞞天過海。
在河北先辦一些實事,贏得了一定的民心和聲望后,劉秀和他的親信就開始精心謀劃崛起之策了,看完我后面的描述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有氣魄,而且精心周密,進退自如的大謀略。翻開中國歷史,很難有任何一個謀略能與之相比,他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周密,最終不僅使劉秀咸魚翻身,而且還保全了家小,可以說是完滿之局。
其計策就是:先讓王朗稱帝---自己被追殺(兵行險道,借此蒙騙劉玄),然后招兵有名,借攻打王朗,使自己的隊伍不斷壯大(混水摸魚),自己名正言順的招兵壯大,留在京城的家人又不會被殺,即便失敗自己也可全身而退,進可攻退可守,整條計策可以說瞞天過海。
3、參與謀劃的人員
這種事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我分析應該有:馮異、耿純、鄧禹、王霸、劉林,甚至還包括王朗。我們接下來一個個分析:
馮異:劉秀的第一謀臣,不用說自然是參與者,在劉秀被王朗“追殺”的逃亡路途中,他總能在關鍵時刻變出吃的喝的,他又不是魔術師,這肯定是有人暗中資助。
耿純:他是這個計謀的關鍵,有了他的漁陽和上古的騎兵支持,這個謀略的成功率就達到了80%,不怕王朗做大做強。
鄧禹:他就不說了,他是劉秀最信得過的人。
王霸:為什么說王霸也知道呢?在逃亡之路到達渡口一事中,王霸從容的應對就可見端倪,“追兵”是根據劉秀逃跑速度來推進的,追兵只是做樣子。
劉林:沒準這個謀略他出的力最大,首先他投靠劉秀時就帶來了讖語:河北有天子氣,并且是劉姓為王。他假意離開時,也以劉秀不采用其“掘黃河水以淹赤眉”的毒計為借口,從而更加助長了劉秀仁慈的聲望,我查了一下劉秀滅掉王朗后,劉林不知所終,也沒寫死沒死(或者是我沒查到)。
王朗:為什么說王朗可能也是參與者呢?因為這個角色也是十分關鍵的,是劉林扶持他登上皇位的,首先在亂世中兩個手無寸鐵的江湖術士,說“起事”就能“起事”?誰來響應?誰來扶持?有實力的人會來扶持一個普通算命術士嗎?最后劉秀在攻不下鉅鹿時,放下鉅鹿不管,直接進軍邯鄲,立刻就消滅了王朗,這里不能不說有蹊蹺,而且王朗是怎么死的?不是被擒,死在城中,而是在逃亡的路上被王霸殺死。王霸也是參與謀劃者之一,所以王朗可能是假死,王霸手里的人頭未必是他的。
4、沉穩的劉秀
最后劉秀靠此周密的謀略不僅有了自己的軍隊和地盤,還讓劉玄無可挑剔,也不敢翻臉,只能給他記功,劉秀的沉穩在此刻更加體現出來,有了強大的實力,也不急著翻臉,因為家人還在京城作人質,在另一方面又在外面娶了真定王的外甥郭圣通為妻(注意是為妻不是為妾),這就間接保護了作為人質的第一任妻子--陰麗華。讓劉玄知道,殺了陰麗華也無所謂,大丈夫何患無妻?沉穩周密的劉秀最終成就了和陰麗華的千古愛情故事。
劉秀對付劉玄之策,可以說是溫水煮青蛙。
四、劉秀恢復漢室后為什么不道破此謀略?
道破此秘密有百害而無一利,東漢開過初年,天下初定,道破此秘密就會打破讖語,很明顯劉秀的這個讖語是劉林編的,過去人們很相信讖語的(從“大楚興、陳勝王”的陳勝吳廣到近代“十八子、主神器”的李自成,無不如此),打破讖語后,可能就會有人揭竿而起,威脅劉秀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