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樹形也是五花八門,除傳統的自然開心形外,還有主干形、Y字形等新奇的樹形,針對果農關注的不同桃樹樹形的整形修剪,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陜西省合陽縣金旺果樹專業合作社魏立新農藝師,他給出果農以下建議。
(1)主干形
樹體結構:一株樹只有1個直立的永久性中干,中干上的橫向枝全都為臨時性結果枝。30厘米左右的枝是最好的結果枝。成形后樹高2.5米左右,冠徑控制在1米以內。
整形修剪:幼樹期要扶直中干,結果后要防止上強下弱。冬剪應以疏為主,少用短截,下部可選留中長結果枝(30~50厘米),上部可選留細短結果枝(30厘米左右)。總的修剪原則是:去粗留細、去直留斜、去長留短、去老留新。
(2)Y字形
樹體結構:主干50厘米左右,在主干上選留2個與行向垂直的主枝,主枝與主干夾角30°~40°。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多采用長枝修剪。沿行看群體結構呈“Y”字形,樹體高度2.5米。
整形修剪:①二主枝的培養:幼樹以培養樹形為主,干高30~50厘米,定干高度60~70厘米。選擇兩條生長勢好、枝芽飽滿、方向正的枝條做二主枝,通過支、拉、墜等方式將主枝角度固定在40°~50°角。②結果枝組的培養:主枝上不留側枝,只留培養結果枝組,每個主枝上培養9~11個結果枝組,平均分配在主枝兩側,相距40~50厘米。待到盛果期,如枝組過密,可適當疏除部分枝組。所有枝組都培養在主枝的背斜下方,與主枝成60°~70°夾角。③結果枝修剪:只留20~60厘米的中庸結果枝,大枝組留5~6個,中枝組留3~4個,小枝組留1~2個。
修剪:幼樹待新枝長至20厘米左右時,保留最上邊一條新枝,其余枝條留5~6厘米短截。主干長至1米時用竹桿扶直主干。疏除下部過低、過強旺的枝條;疏除過密、傷、病、蟲枝;短截沒有長夠高度的主干延長頭,一般一年生樹留25條枝左右。
掛果樹把最下部骨干枝修剪成單軸,然后甩放。骨干枝留3~4個,多則疏除。疏除過強旺的枝條,特別是中上部的強旺枝枝條。疏出過密、病、蟲、傷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