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前,如何讓丟三落四的寶寶變得有條理?| 米亞日報
對于上班族家庭來說,類似的場景一點兒都不陌生。開學在即,對于即將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在這樣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如何幫助已經適應在混亂無序中翻翻找找的孩子成為有主動收納能力,能夠逐步自我管理的小學生呢?
書包是孩子上學最親密的伙伴,管理好書包是孩子養成整理收納習慣的第一步!避免讓所有的東西都零零散散地出現在書包里。試試這些有效的書包收納工具,你和你的孩子一定都會愛上它們。將剪刀、膠水、紙巾等這些小物件歸納至各自專屬的書包口袋里,保證書包最大的包內不會出現零散的雜物。如果書包的口袋層級不夠,也不用擔心。購置一些可愛的收納袋讓孩子歸置小物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孩子經常需要面對很多老師發來的作業、學校通知單、家長溝通信息條等文件。很多孩子可能隨手把這些紙張塞進了書包里,父母要等到老師通知了,才從孩子書包里翻出那些已經皺巴巴的紙。借助文件夾和可愛的標簽貼紙,可以培養孩子按類放置學校每日發放的紙張,并保持整齊。對于閱讀課、美術課、科學課等需要額外學習資源工具的課程,可以按科目將工具用合適的手袋歸納好。有需要時,孩子可以快速找到對應的工具包。
可以利用一些裝訂工具,將文件袋合并在一個大文件夾中,整理地更加徹底。課程表是每日整理書包時需要參考的重要工具。把課程表放在書桌附近,容易被孩子感知到的地方,對孩子的行為會更具有明確的指引作用。準備兩個課程表。不妨試一試在家人用早餐的地方也設計一個有趣的課程表。對父母來說,是了解孩子每日校園生活不錯的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更加豐富的每日行程表。啟發孩子對更多的日常生活行為進行管理。兒童房內合理的家具安置,可以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孩子的學習區域中,學習工具應放置在相對集中的地方,便于孩子快速獲取,也便于孩子理解房間里物品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對于塑造孩子的秩序感有極大的幫助。培養孩子獨立養成整理歸納的意識。寫完作業后,除了整理好次日上課所需的課本,還可以鼓勵孩子將早上要交的作業收納在一起。可以試著用一個夾子進行管理。保證孩子每天進教室后,可以最便捷地拿出所有待交作業。用早餐時,放置在餐桌附近的課程表就派上用場啦。在課程表的幫助下,可以快速確認孩子今天在學校中的所有用品。整理書包本身很難引起孩子真正的關注,對于收拾書包這件事,孩子可能總是被動的一方。不妨在每次完成所有的check流程之后,設計一個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吸引孩子主動關注整理流程的進展。例如,把孩子愛吃的自制水果盒和果汁壺作為結尾。如果某個早餐太過手忙腳亂,忘記了和孩子一起復查書包,在出門時,你的孩子一定會提醒你:媽媽,水果盒還沒有放進書包哦!即使是孩子第一次整理書包,父母也不要包辦收拾書包的整個過程。陪伴和協助孩子一起完成,會是不錯的開始。孩子的前幾次獨自整理書包,如果對于孩子來說有些困難,可以試試協助這些:1.提前對學科書目和工具分類好,并和孩子一起制定分類規則,讓收拾書包都可以快速找到目標。2.設計一些有趣的環節,強化孩子獨自整理書包的行為。例如,讓孩子主導發現每天整理書包的流程,制作成一個Check List,對于前期習慣的培養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生活中難免出現一些疏忽,如果出現孩子忘記帶作業或者書本,父母請不要用負面情緒去說教孩子。正向的激勵更容易促進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準備一個可愛的記錄表,只要孩子帶齊工具上學,就可以在記錄表上貼一個可愛的貼紙作為獎勵。每周集齊5個貼紙,周末就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小獎勵。生活中一個常見的場景可能是:孩子忘記帶作業,家長在一邊緊張的與老師交涉或者趕緊往學校送作業,而孩子卻顯得很淡定,并未感知到是自己的問題。所以,父母需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忍住”不為孩子的失誤買單。讓孩子明確感知到這次行為引發的后果,鼓勵孩子自行與老師溝通,對自己的失誤負責。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父母除了耐心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相信眼前的這位小迷糊,一定會慢慢進步、長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