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友會第68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作者/蔡仲遜
編輯/王超
中醫書友會邀請了姚梅齡老師到北京開辦研修班,想必有些朋友已經看到招生信息了。這次姚老師要講的病例,是一位同時患有32種疾病的ICU患者,這大概會把一些想來學習的同仁“嚇到”,認為自己碰不到這樣的病人,或者擔心聽不懂。我同樣有這樣的顧慮,為此,我專程跑到江西來。
下面是姚老給我的答疑,沒想到的是,我自己被這次的答疑深深地感動,甚至可以說,這次與姚老的會面,對我和中醫書友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蔡仲遜】咱們這次的課,會不會太難了一些?
【姚老師】西醫的疾病觀,進入了走不出來的死胡同,他們搞不清楚多種疾病之間的相關性。我為什么要講“胡志生案”?他們把五六種病治成了30多種病,最后為什么腎衰,“窮必及腎”啊!治一個病你要用五六種藥,那30多種不同的病,疊加起來不是要一百多種藥,你怎么治得好?而中醫的疾病觀和診治理念,有他的合理性和先進性,即使這么復雜的病,我們也只是分五步進行治療,就將大部分西醫“不治之癥”臨床治愈了。這需要考驗中醫的疾病觀,否則30多種病,如何下手?如何派遣10幾味藥的方子?
每個病都有它的來龍去脈,疾病是慢慢發展的,中醫講究的是因勢利導,我們需要做的是扭轉疾病的勢頭,看清復雜疾病背后的真相。
中醫也會有盲區、有誤區,但是它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現在的醫學,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都還是比較落后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對醫學而言,最基本的“疾病分類學”,現在都沒有研究清楚,你看西醫現在分的,一塌糊涂!最后演化出千萬種疾病,你怎么治?本源一錯,萬慮皆失。分類是科學的前提,客觀世界是混沌的,而我們的認知能力是局限的,我們只能一個局部一個局部地去分析,而交叉復雜的部分,就會認識不清楚。(傷寒、金匱和溫病體系,都是中醫前輩對于疾病的分類,讓我們更合理地認識疾病,指導治療)
一個醫生要心里有底,才能胸中有數,這就需要醫生的各種能力,要能夠系統地看待疾病。我這邊的學生出診,都是需要嚴格限號的,我只允許他們一天看二三十個,看多了要扣錢。為什么?你要對病人負責任,要想系統地認真看病,一天就只能看這些。
【蔡仲遜】我看到有些中醫醫生不敢去私人門診,怕沒有病人。
【姚老師】醫生把常見的發熱病拿下,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怎么可能沒病人?
我們治自閉癥、抑郁癥,60%的情況下是先治感冒。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由表陷里啊,感冒絕對不能輕視。咱們中醫,首先要把感冒拿下來,很多不治之癥是感冒引起的,會治感冒的醫生絕對會是高手。不會治感冒,那你就會把一種病治成五六種,(感冒)這是中醫必需的知識庫。這一次,要給臨床醫生補課,補上學時候缺失的基本知識。所以我才讓楊利、石強他們講發熱、哮喘、鼻炎這些,這不都是治感冒嗎?
【蔡仲遜】這次課,學員能有多大的收獲呢?
【姚老師】只有三天時間,不敢說進步巨大,但讓學員耳目一新、水平明顯增強,這是可以做到的。我講的是治病的原則,30幾種病也好,一種病也好,都是這么去認識和治療,給學生以啟發,我能幫忙打開的只是一扇門,讓大家看到后面努力的方向和路徑,才不至于走很多彎路。
我把姚老送到家門口的時候,已經將近十點,我囑咐老師早點休息。姚老說,不行,今天估計還需要備課到三點,我備課很慢的,有時候1個小時的課,要準備20個小時。老師的影響實在太大,不敢應付了事,更何況是醫生的老師,一旦說錯,后面都是人命!
姚老今年71歲,我很心疼,分開時,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我知道,2005年,是鄧鐵濤老先生點名讓他出來帶學生的,一晃就是十年,還好,成果顯著,很多學生都已經能夠獨擋一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