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石友李先生最近非常開心,他花了100來塊錢淘到了兩塊人物畫面石,覺得自己撿了大漏,逢人便分享收獲。這天,他又把那兩塊人物石的圖片發給一位相熟的石友分享,訴說自己的興奮和激動之情。與其他石友的一致贊揚不同,那位石友在肯定了其花費確屬撿漏價之后,竟直接點出了兩方石頭的各自不足。這讓李先生的美好心情稍起波瀾,但人家說的確是實情,他只好自我安慰似的回了一句:天然的東西,我們無法苛求,不是嗎?
“天然的東西無法苛求”,這話沒毛病,尤其是我們所喜愛和賞玩的奇石。估計有很多石友都抱有和李先生一樣的看法。奇石乃天地歷經億萬年的神奇造化,是自然的精靈和瑰寶。其形態、質地、顏色、圖紋都是天造地設、天然形成,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奇石,我們只有欣賞和嘆服的份——欣賞其獨一無二之美,嘆服其鬼斧神工之妙——不應也無法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去苛求它們。它們是殘缺的,我們就欣賞其殘缺之美;它們是粗獷滄桑的,我們就欣賞其粗獷滄桑之美;它們是比例失調的,我們就欣賞其比例失調之美……
如此一來,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何在?我們的審美標準何在?還何來賞石水平的高低?還何來藏石品質的優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賞石就是一個發現奇石之美、追求奇石之美、欣賞奇石之美、享受奇石之美以及升華奇石之美的過程,即便有人提出“以丑為美”,那它也是一種審美的藝術形式。而既然是審美,我們當然要去追求完美。
我們說賞石要追求完美,并不是要苛求天然的奇石,如果非要說“苛求”的話,也是對自己或賞石人的苛求。誠然,天然而生的奇石很難完美,但你別忘了天然奇石的無奇不有和無所不能。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地接受殘缺和不完美,而不去主動追求、去尋找、去發現,如何知道奇石的世界就沒有完美?如何能夠發現完美?如何能夠享受到更高層次的快樂?
我們可以不苛求天然的奇石,但我們也不能停下追求完美的腳步,盡管追求完美永無止境。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得到更加完美的奇石,才能享受更多的玩石樂趣,才能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