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陜歷博篇-14#
親愛的小伙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現(xiàn)在,2019年“國慶70周年——中國篇·陜歷博”正在進(jìn)行中。小伙伴們,速度圍觀啦!
(唐,三彩梳妝女坐俑;圖源陜歷博)
前面文章中:我們重點欣賞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各種唐三彩俏麗女俑。通過這些神態(tài)怡然、自信滿滿的美女俑,我們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大唐社會剪影。
今天,我們繼續(xù)欣賞陜歷博的唐三彩女俑。
哼哼,今天的這件女俑非常、非常的特殊,在博物館里幾乎很少見到這一類的唐三彩女俑——梳妝女坐俑。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殊之處?它又向我們揭示了怎樣一段有趣的人類生活歷史?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jìn)陜歷博,一起去品賞“梳妝女坐俑”(以下簡稱“女坐俑”)。
(本文圖片中器物,除特別注明外皆為陜歷博館藏品,不再復(fù)注)
很多觀眾在陜歷博觀覽這件女坐俑時,并沒有特別在意它有什么特殊之處,人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美妞正端坐在那里認(rèn)真地化妝。只見她正左手半握拳舉于胸前(應(yīng)該是手執(zhí)一面鏡子,鏡已失),右手伸指,似乎正在“對鏡貼花黃”妝點額頭。整件作品表現(xiàn)了唐代女子化妝時的一個生活場景。
的確,你沒看錯,它確實是一個美女在化妝。但是可是但可是,這件文物的重點卻是:她正在坐著!坐著!坐著!化妝。
What!坐著?坐著很牛比嗎?!
是滴,坐著不僅僅是牛比,而且是相當(dāng)?shù)闻1龋?strong>史無前例滴牛比!
(《原始人類》,墨西哥人類學(xué)博物館藏)
人類是什么時候開始“坐”著的?
呃歐!人類這話題有點大,咱還是先說說咱中國人是什么時候坐起來的吧(人類坐起來的歷史世界各地異同,咱以后慢慢聊,^_^)。
原始社會,人類沒有任何生活類日用家具,吃、睡等都是在地上進(jìn)行,所謂“天當(dāng)房,地當(dāng)床”。困了,人們倒地而睡;餓了,坐地而吃(上圖)。再往后,人類不斷進(jìn)化的大腦逐漸感覺到了直接睡、坐在地上不太舒適(雨天、冬天地上又濕又冷等)。于是,他們將草、獸皮等當(dāng)作墊子鋪在地上,人坐在草或獸皮上。
(秦,跽坐陶俑)
再后來,隨著人類的進(jìn)一步進(jìn)化,人類能夠利用天然植被手工進(jìn)行“墊子”的制作,如:席、毯等,于是有了“席地而坐”,以及“主席”之地位差別。
直到漢代之前,中國人都是席地而坐或者是跪(跽)坐(如上圖)。
(《樂舞圖》,漢墓壁畫)
由圖可見,漢代人的坐式仍是席地而坐。
(北齊,半跏思惟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漢代,隨著佛教的傳入,垂足坐講的講經(jīng)形式(上圖)為中原人所見識。之后,隨著佛教的世俗化,坐具作為家具逐漸出現(xiàn)在社會生活中。
另外,由于漢代絲綢之路的打通,西域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馬扎”——一種可折疊的便攜式坐具也傳入了中原,人們稱其為“胡床”。“胡”,指胡人,“床”即馬扎,因其用于支撐坐面的兩腿兒呈交叉狀(腦補(bǔ)馬扎畫面),故也被稱為“交床”。
詩人李白的名詩中曾寫到過這種“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里的床即是馬扎。因為古人房間的窗都非常小,躺在床上是看不見窗外月光的(之前寫做“窗前明月光”系誤解),更況且一個人如果躺在床上,他是無法做出”舉頭“和”低頭“的動作的。因此,這句詩表現(xiàn)的是人坐在馬扎上望月沉思的情景。
(唐,彩繪樂舞陶女俑)
魏晉南北朝時垂足坐出現(xiàn),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式,高坐具漸現(xiàn)市場。
至隋唐時代,高坐具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喜愛,但社會上仍是以席地而坐為主要坐式,形成了席地而坐與垂足高坐并存的日常生活習(xí)慣。
由上圖“唐樂舞陶女俑”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唐代的樂女們呈跪坐狀,而今天本文的主角“唐三彩梳妝女坐俑”(下圖)卻是明顯的垂足高坐狀,說明唐代社會中坐式已經(jīng)多樣化。
(唐,三彩梳妝女坐俑)
最后,回到本文主題:
中國人是什么時候坐起來的?
中國人由“席地而坐”到伊始“垂足高坐”的年代大約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其證據(jù)多見于佛教繪畫、石刻或文字描繪,鮮見于實物物證。而陜歷博的這件“唐三彩梳妝女坐俑”是我們在博物館里所看到的表現(xiàn)中國人坐在坐具上的、最早的、少見的文物之一!它以實物證明了:
中國人在唐代時就已經(jīng)坐起來了(坐在坐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