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天到來,許多人都會感覺口唇干裂、鼻腔熱哄哄的,還有口苦、心煩易怒等癥狀。這是因為春天陽氣上升,容易助長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這種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就是肝火旺。那么,清火的方式有哪些呢?
肝火旺雖不是大毛病,卻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我們先通過下面癥狀,測一測你是否有肝火旺的表現。
小測試:
1.急躁易怒,頭痛眩暈,耳鳴耳聾。
2.胸脅脹滿或脹痛,便秘。
3.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4.有情志內傷病史。
測試結果分析:以上四方面是辨別肝火證的基本依據,也是診斷肝火證的依據。如果你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癥狀,則表明你中了肝火旺的招。
現在,我們對肝火的了解就從三個問號開始吧。
肝火是怎么形成的
肝火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它的產生與季節、飲食、體質、性格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其中,體質是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代謝、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往往決定著他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的病變類型的傾向性,異病同證或同病異證的原因,可能與體質有關。
在春季,肝臟對情志活動的調節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肝火及其相關病證的發生、演變,均與心理因素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肝火形成的突出特點是內因體質致病為主,包括代謝及心理等因素。當然,外因也不可忽視,它包括飲食、季節等因素。
為什么一到春季火氣就大
在春季容易發生肝經火旺,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癥。此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干燥多風,使人們普遍感覺不適。而且春天天氣變化無常,難以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出現上火癥狀。這就是一到春天有些人就會火氣大、煩燥、易怒的原因。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肝臟具有升發陽氣、調節血液、舒暢情緒的作用,與春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特點相對應。所以,春季與肝氣相通,春季上火多為肝火旺盛。
如何有效清肝火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有些人在生活、工作中精神壓力大,內心總是處于失衡狀態,容易著急上火。所以滅肝火特別要調整情志、穩定情緒,因為焦躁情緒會火上澆油,而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調節體內的火氣。經常熬夜也會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肝臟得不到正常休息和排毒,于是只好“加班加點”地工作,這無疑加重了肝臟本身的負擔。所以,人們應勞逸結合。另外,飲食要清淡為主,少吃辛辣油膩及高脂高熱量食物,避免肝火越吃越旺,也可以口服各類清涼沖劑,如:夏桑菊沖劑、金菊沖劑等,對“清肝火”也很有效。
如果癥狀較重,則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對癥用藥物清火。
春季肝火旺 浴足保安康
古人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將足浴的功效總結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去;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是因為在進行足浴時,腳部皮膚上的神經感受器受到水溫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傳導至內臟器官,從而起到調節內臟功能的作用。足浴還能促進局部組織中乳酸等代謝產物的排泄,從而緩解或消除疲勞感。中老年人經常進行足浴,可起到增強心腦血管功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勞、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在此推薦用足浴的方法來清肝火,既方便快捷,又簡單有效。
降肝火足浴療法
取鉤藤、桑枝各20克,丹皮、菊花各10克。先將鉤藤、桑枝放入1000毫升左右的溫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煮沸后煎10分鐘,再放入菊花、丹皮煎3-5分鐘;待水溫適宜時,加溫水2000毫升浸泡雙腳。泡腳掌握在30分鐘為宜,每天早、晚各1次。
鉤藤具有清熱平肝、熄風定驚的功效。桑枝味苦性平,歸肝經,可祛風通絡,利關節,行水氣,主治風濕痹痛、腳氣浮腫等癥。丹皮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菊花性甘、微寒,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癥。
用此方泡腳,能疏風熱,清肝火。對春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眩暈有較好的療效,還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