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寫作業這事,很多父母心中就會浮現一個字:累,簡直是太累了,很多孩子是你不盯著他就不寫,尤其是在家上網課,你必須一直盯著他,不然就切換手機玩起游戲,聊起微信了。
現在的媽媽都像是黑貓警長,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的舉動,一旦孩子在學作業是溜號,或者是偷偷玩,媽媽總是會滿臉怒氣地說:“就知道玩,一點都不自覺,趕緊寫!寫不完別睡覺了”
其實你沒必要這么暴躁《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曾說過:“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您覺得太累了,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做錯了”。
家長一定是什么地方做錯了,才導致孩子厭煩寫作業不自覺。
據我所知,孩子的自控能力就像是肌肉一樣,需要不斷的鍛煉才能增長,而家長每天都監督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養成懶散的性格,自然會缺乏自控能力,時間一長家長會越來越累,只要你不盯著,孩子立馬就開始玩,所以說家長管錯了方向。
與其累死累活地盯著孩子寫作業,費力不討好,還不如換個角度去教育孩子,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寫作業,不盯著孩子,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不要怕孩子的作業完不成,他不寫完自然有老師懲罰他,知道寫不完作業的后果,孩子以后會更加認真完成作業。
雖然這樣能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但是也不意味著你什么都不做孩子就會越來越好,想要孩子更好的學習,你需要教會孩子自律。
怎樣讓孩子在學習上自律?
1、用“規則”代替“盯著”
家長想要讓孩子了解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且乖乖寫作業,規則才是最好的武器!家長要做的不是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而是用堅定的態度,給孩子定下規矩,定下孩子寫完作業后,可以玩幾個小時的游戲。
例:“今天你6點之前寫完作業,就可以玩兩個小時的手機,如果6點之前寫不完,今天就不許玩也不許看電視”,孩子絕對會乖乖寫作業,在寫作時不玩。
2、以身作則
臺灣商業周刊的創始人金惟純老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的孩子愿意跟你在一起,想成為你的樣子,還需要管教嗎?如果孩子不喜歡你,也不想成為你的樣子,你管教有用嗎?
家長是個自律的人,教出來的孩子自然也自律,因為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只有家長在平時做事的時候自律,有時間觀念,孩子才能養成自律的好習,學習、寫作業的時候不用人看著也能認真完成。
3、養成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孩子懂得時間觀念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備時間觀念的孩子,在學習上才會爭分奪秒,不浪費一秒時間,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時間知覺就已經開始萌發了,因此想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先要讓孩子認識時間,其實有很多時候孩子磨蹭、沒有時間觀念,是沒有意識到時間過得那么快,他們無法估計時間的長短,
心理學家們曾將6-14歲的兒童分組進行時長估計實驗,結果表明:6-7歲的兒童對短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多變且不穩定;8-14歲的孩子對短時間的估計比較準確,時間觀念已漸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