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于7月26日上映,作為國產動漫,這次關于哪吒電影的翻拍將再度引起讀者們的好奇心。哪吒究竟是誰?他的形象變遷史如何?
要知道,哪吒他爹本來絕非等閑之輩。而且他不是一個人,是兩個金光閃閃的角色,組裝加工出來的。
善財童子哪吒,《封神真形圖》插圖,清代墨繪本
現在提起哪吒的父親,都知道是托塔天王李靖。
本來李靖是李靖,托塔天王是托塔天王。
李靖是唐朝的開國名將。南征北討,戰功赫赫,按照有的人評價,簡直是“佐命唐室,勛德第一”。還有《李衛公問對》等許多兵法著作,著作權都歸在他的名下。大約在李靖生前,就已經產生了關于他的許多傳說,后世更是越說越神。
官方祭典里,李靖地位一直不低。在宋代,他和關羽等人一樣,被追封了王爵,號稱“輔世忠烈王”。
文人們往往更喜歡李靖與虬髯客、紅拂女的組合,所謂“風塵三俠”。但民間的喜好,則另有關注點。傳說李靖年輕的時候,投宿到一戶人家,——這家人其實是龍。天庭命令龍子去降雨,然而龍子出去浪了,龍媽只得請求李靖頂班。方法是拿著一個小瓶子,騎一匹神馬上天,馬嘶鳴時,就滴一滴水。李靖是熱心人,覺得不能一滴水解除民間的干旱,就連滴了二十滴。
這就造成了浩劫,天上一滴水,地上一尺雨,二十滴就是兩丈深的大雨。雨到之處,當然就沒有活人了。
然而這件倒霉事,也有很多地方爭搶。河北廣平府肥鄉縣,湖北武昌府通山縣、湖北石首縣、山西翼城縣??地方志里都宣稱李靖淹的就是我們這里。
《風塵三俠圖》,清,任頤,描繪虬髯客初遇紅拂女的場景,故事出自唐傳奇《虬髯客傳》,風塵三俠即虬髯客、李靖、紅拂女。作為唐朝的開國名將,李靖在官方祭典里地位一直不低,文人喜歡風塵三俠的組合,民間卻流傳著李靖代龍降雨的故事
百姓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李靖既然降過一回雨,就一定還會有下一次。人們又很善良,相信李靖慢慢熟悉了業務,提升了水平。所以需要雨水的時候,往往就會想到李靖??找李靖求雨很靈驗,這類記錄也出現在許多方志里。
而眾所周知,哪吒的故事里,李靖的這項能力,又被褫奪了。以最經典的《哪吒鬧海》動畫片為例,一開始就是龍王不肯降雨,百姓受虐的情節,哪吒才好仗義出頭。如果李靖自己有呼風喚雨的本事,整個故事根本就不成立了。
兩位大神組裝出來的父親
托塔天王也就是毗沙門天王,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位爺來自印度。
佛經里有四大天王守護四方的說法。據587年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東方為持國天王提頭賴吒,南方為增長天王毗留勒叉,西方為廣目天王毗留博叉,北方就是多聞天王毗沙門。
莫高窟第 154窟(中唐)毗沙門天王像,佛經里有四大天王守護四方,北方就是多聞天王毗沙門,其形象為左手托寶塔,右手持三叉戟,為托塔天王原型,傳聞唐玄宗因其護佑才得以平定亂事,故特令供奉,有單獨的神龕,作為主像供養
而不論是佛教典籍,還是留存下來的唐代造像,都告訴我們,毗沙門天王手里,是托著塔的。托塔天王本是四大天王之一。
四大天王這個團隊,本來都是平等的,也沒有誰站C位,但實際命運卻很不同。唐代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時候,就發現于闐等地,唯獨毗沙門信仰特別興盛。貞觀二十二年(648),于闐成為安西四鎮之一,這種信仰也就開始往中原地區流傳。
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時的一件事:天寶元年(742),唐兵被西域五國的亂軍圍城,請皇帝趕緊發兵救援。唐玄宗因為路途遙遠,恐怕遠水難救近火。于是一行禪師推薦了大廣智和尚,大廣智和尚則搬請毗沙門天王出手。
兩個月后,唐玄宗接到安西都護的奏報:有神兵天降,地動山崩,嚇得五國兵將恐懼敗退。尤其神奇的是,有金鼠竄進敵營,把五國的弓弦器械全部咬壞,算是徹底解除了敵人武裝。但當唐軍準備全面反擊追殺的時候,天空中卻傳來一個聲音說:“放去,不須殺!”
大家循著聲音,看向城門北樓,就看見大光明之中,顯現出毗沙門天王的法身。
這個故事里,毗沙門天王既捍衛了帝國的安全和聲威,又注重民族團結和諧,政治水平很高,表現堪稱完美。
唐代的毗沙門天王造像,往往不和另外三位天王一起,而是有單獨的神龕,作為主像供養。唐以后也流行如此,最著名的例子,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故事,林沖看守草料場,接替的是“天王堂老軍”的工作。這個天王堂里,也只有毗沙門天王一個。
毗沙門天王如此成功,也就脫團單飛了。人民群眾慢慢忘掉了毗沙門這個難懂的名字,只認得托塔這個醒目的形象,又把他和李靖結合,就有了托塔天王李靖的說法。畢竟,毗沙門和李靖,都有戰神的職能,合并同類項也很自然。
順帶一提,四大天王組合少了一個,也實在尷尬,所以只好重新補了一個毗沙門天王進來。這個新毗沙門特別可憐,因為裝備和家眷、隨從之類,都被托塔天王帶走了,他什么也沒有,原來有個夜叉替他舉幡,現在他只好自己拿著,慢慢地幡變成了傘,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那個形象了。
無論如何,這時天王有五位了。而托塔天王李靖的地位,更在四大天王之上。這一層,看《西游記》感受就特別明顯。
86版《西游記》中的托塔李天王
但是,李靖和托塔天王這兩位本來都有深厚群眾基礎的神祇合二為一,最終并沒有達到強強聯手的效果。哪吒的故事一成熟,他就只能淪為一個虛偽、怯懦、道貌岸然又瞻前顧后的中年油膩男的形象了。
曾是相貌兇惡的大塊頭代表
哪吒這個名字,是多次演變的結果。他的梵文全名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佛教經典中有許多不同的音譯。這些名字都太長,中國人覺得不好記,于是就簡化為那吒。再后來,大概是覺得既然“吒”有口字旁,“那”也加上吧,才出現了我們熟悉的寫法。
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或者孫子,這種自相矛盾的現象,佛經里很常見。反正還是兒子這個說法占主流,我們就姑取兒子說。
按照佛教典籍的描述:毗沙門天王“掌領夜叉”,手下有一支夜叉大軍。哪吒作為父親的得力助手,日常和夜叉打成一片。有的書稱哪吒為“鬼王”“鬼神王”,有的則干脆叫他“藥叉大將”。所以,那時哪吒可能也就長成夜叉的樣子。
唐代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描述哪吒的形象,說他看人的眼神很嚇人,所謂“惡眼見四方”。三頭六臂的設定,也出現極早。宋代《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說:
忽若忿怒哪吒,現三頭六臂。忽若日面月面,放普攝慈光。
把哪吒的形象和“普攝慈光”對舉,可見那三個頭,絕非三顆粉雕玉琢的小腦袋。至于究竟是六臂還是八臂,各種書說法不一——六在傳抄過程中抄成了八,是很容易發生的事,尤其是豎排的文字。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作品,哪吒仍被當作相貌兇惡的大塊頭代表。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說,哪吒“三個頭一似三座青山,六支臂膊一似六條峻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哪吒身高六丈,元明的尺度不很精確,但和現在倒是差不多長,也就是哪吒身高在二十米左右。
小說《封神演義》里,哪吒日常已經是美少年了。如九灣河洗澡,引來巡海夜叉的情節。夜叉對哪吒大喊:“那孩子將甚么作怪東西,把河水映紅,宮殿搖動?”話說得其實還算客氣,大約是看見長得好看的人,火也不大發得出來。哪吒對夜叉卻說的是:“你那畜生,是個甚么東西,也說話?”雖然是惡少聲口,但顯然也是對自己的顏值高度自信的惡少。
若按照佛教傳統,哪吒長得和夜叉其實差不多,兩人見面就不該是這個畫風。而會是:四只怪眼相對片刻,夜叉納頭便拜:“小的無知,不知藥叉大將在此,藥叉大將恕罪則個!”
但到了《封神演義》第76回,哪吒獲得了三頭八臂的技能,形象是“面如藍靛,發似朱砂”,“甚是兇惡”。這個忿怒相,就回歸古老傳統了。但現代人喜歡的哪吒人設,是相貌俊美,能力高強,命運凄慘(簡稱美強慘),對這類描寫,一般就假裝沒看見了。
《封神演義》按照紅孩兒重新設計形象
哪吒用什么武器,耍什么法寶,也是個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的問題。
在唐代,就是哪吒還沒有能夠搶老爸毗沙門天王的風頭的時候,哪吒的武器“三戟槊”,馬槊是大唐重騎兵沖陣時的武器標配,算時尚經典款。法寶似乎還沒有,那時哪吒之于毗沙門天王,好比后來周倉之于關老爺:關公并不一天到晚拿著刀,周倉是替他背著;天王也不一直托著塔,而是哪吒捧著。
元代顯然是哪吒故事的一個爆發期。雜劇里面,哪吒一登場,往往就要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說一段貫口,表一表自己的光輝事跡。如《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一劇:
小圣乃那吒神是也。為因小圣降十大魔君、八角師陀鬼、鐵頭藍天鬼、獨角逆鱗龍、天邊大刀鬼,更有四魔女:天魔女、地魔女、運魔女、色魔女。為降眾多妖魔,加小圣八百八十一萬天兵降妖大元帥。
這些妖怪被收降后,安置在哪里呢?此時哪吒最重要的法寶,是一個繡球,妖怪就在繡球里面。和人打架的時候,繡球一拋,可以放出來助攻。所以,哪吒是玩口袋妖怪的鼻祖。
到小說《西游記》里,繡球已經不占主要地位,但仍然是哪吒的重要裝備之一。大鬧天宮時哪吒與孫悟空大戰:
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鋪面來打??
顯然,這個哪吒和今天大家熟悉的形象,仍是完全不同。不但繡球兒現在影視劇里已經不出現了,那四件帶“妖”字的兵器,現在全部沒有,最后一個“火輪兒”,也許和風火輪有關,但不是踩在腳下,而是拿在手上的。而乾坤圈、混天綾、九龍神火罩等大家最熟悉的法寶,這里還一樣沒有。還有就是,孫悟空最后打敗哪吒,辦法是用毫毛變成自己在前面吸引攻擊,真身則“趕至哪吒腦后,往左膊一棒打來”,可知哪吒是三個頭面朝一個方向,也和現在的360°無死角防御,判然不同。
實際上,一舉突破傳統,而塑造了今天人們心中哪吒形象的,是《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的作者,膽子大,創意足,勇于把各種流行元素任意拼貼。哪吒的形象,實際上主要是遵照《西游記》紅孩兒的模樣設計的:“手持一柄丈八長的火尖槍,也無什么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繡戰裙,赤著腳。”
《清彩繪全本西游記》插畫,描繪哪吒奉玉帝之命與孫悟空對戰的情形。《西游記》里,哪吒可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六般兵器 :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鋪面來打……結果還是被孫悟空打敗了
《西游記》里的哪吒,本來是“披掛整齊”的,《封神演義》的作者把這些全部剝去,像紅孩兒一樣露出孩童肉嘟嘟的身體。斬妖劍、砍妖刀這些無特色的武器,也被拋去不用。紅孩兒的火尖槍拿來,火輪則從手上挪到了腳下??小孩子系紅肚兜,脖子上掛金項圈,于是就變成了混天綾和乾坤圈,這些設計,可能有其他小說的淵源,也可能只是根據孩童的形象順手創造出來的。
哪吒不孝,這個鍋我佛不背
關于哪吒和托塔天王之間尷尬的父子關系,《西游記》里有一段追述: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絳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后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這些內容,淵源非常古老。哪吒剔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故事,至遲宋代就已經非常流行。雖然有沒情調的人懷疑這個故事的來歷,因為佛經里找不到出處,但架不住禪宗的和尚打機鋒,都喜歡拿這個梗說事兒,還是越流傳越廣。一般文人也有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比如蘇轍曾做過一首詩,題目就叫《那吒》: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雖然少了許多細節,但《西游記》的說法,梗概都在這里了。
86版《西游記》的哪吒與托塔李天王
說起來,這也算牽涉到佛教中國化的一個大關鍵。
傳統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在一個“孝”字。“夫孝,德之本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儒家經典里,隨便翻翻就是一大堆。
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被攻擊得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不孝。出家,就是拋棄自己的父母;不結婚生子,更是犯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大忌。
但平心說,中國社會內部,其實也是有擺脫孝道的需求的。孝道可能是父親剝削兒子、哥哥欺負弟弟、宗族壓迫族人的工具。底層平民,家族對他們來說意義本來就不大,孝道談多了,他們聽著膩歪。
佛教傳入,等于是給了他們反抗的理論依據。哪吒為了信奉佛陀,把自己的骨肉割下來還給父母,就是對孝道最剛烈決絕的反抗。
但中土佛教的主流,并不喜歡這個故事。他們很清楚,如果和這種立場綁定,在中國就會被打成邪教,永遠只能是邊緣地位。要想在中國落地生根,和孝道不能對抗只能調和。所以大批佛教擁躉著書立說,都在想法子表明,我們佛家是曲線盡孝,自己成了高僧享有崇高聲望父母臉上也有光啊,自己成佛可以把父母帶出苦海啊??其實再孝順也沒有了。
從禪宗的傳燈錄到蘇轍再到《西游記》的哪吒故事,可以感受到佛教在中國強烈的求生欲:哪吒不孝,這個鍋我佛不背。如來佛實際扮演著孝道捍衛者的角色,哪吒智商情商太低教育不好,就賜給天王寶塔,好歹保住了做父親基本的臉面。
這簡直可以看作是佛教中國化這個大改造工程的重要成果。
一個高顏值的李逵
但是,如果簡單認為今天人們熟悉的哪吒,就來自《封神演義》,仍然是不對的。
陳浩民在封神榜中飾演的哪吒
前面引用的那段哪吒和夜叉的對話已經可以看出,哪吒和龍宮的沖突,龍宮一方本來沒什么過失,大致就是哪吒仗勢欺人。《封神演義》對哪吒還有一個重要設定:“此子生于丑時,正犯了一千七百殺戒。”這和《水滸傳》里羅真人對李逵的評價:
貧道已知這人是上界天殺星之數,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吾亦安肯逆天,壞了此人?
性質基本相同。所以哪吒就是一個高顏值的李逵,他出世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大規模的殺人。中國古代王朝末期,各種社會問題堆積加上人口爆炸,非經歷一次浩劫蕩滌,無法走出困境。古人對此朦朦朧朧也有意識,所以小說里會塑造一些瘋狂殺戮的人物而不加批判,因為這種人被視為上天解決問題的工具。哪吒也正是這樣一個角色。
現代社會沖出了馬爾薩斯陷阱,相應的,現代哪吒也不用再承擔這個功能了。中國近現代的革命,一個重要動力是,許多出身優渥的青年,“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和家庭”,和勞動人民走在一起。于是,哪吒身上那種“不孝”的特質,就被當作一種光芒萬丈的革命精神,重新發掘出來。
《哪吒鬧海》,1979年,張仃,壁畫原稿。作品取材《封神演義》,描繪哪吒與四海龍王搏斗的情形。《封神演義》中,哪吒和龍宮的沖突,龍宮一方本來沒什么過失,大致就是哪吒仗勢欺人,到1979年經典動畫《哪吒鬧海》中,過錯方在龍宮,少年哪吒因見義勇為打死夜叉和小白龍,引來后者的報復
仔細想想,評價1979年的經典動畫《哪吒鬧海》,還有比“革命浪漫主義”更準確的詞匯嗎?一開頭,四海龍王就以殘酷暴虐又驕奢淫逸的反動統治階級面目出現,少年哪吒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包括胖家丁在內,都比既愛顯擺封建家長權威,又滿身小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的李靖可愛。哪吒痛打巡海夜叉和殺死小白龍是為了人民,慷慨自刎是為了人民,大鬧龍宮之后回到人民中去??引人注意的是,哪吒復活,走上和四海龍王正面對決的暴力革命之路后,李靖再也沒有出現,他確實沒有再出現的價值了。
【國家人文歷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新用戶同享老用戶優惠
七年雜志+一年新刊+百集音頻小課
兩杯咖啡,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
(優惠活動時間:2019.7.2-8.2)
安卓用戶直接點擊下面小程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