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醫(yī)焦樹德先生的挹神湯(挹:古同“抑”,抑制)
1抗焦慮:黃芩10生地12~18
2寧心神:香附10茯神15;炒棗仁20遠志10;夜交藤20合歡花10;
3定肝魂:石決明20生龍牡各20白芍15白蒺藜20。 水煎服。
功能:養(yǎng)陰柔肝(舒緩神經,抗焦慮)、潛肝陽(魂)、安心神。
主治:神經衰弱引起的:
1陣陣轟熱,心煩、汗出,情緒不穩(wěn),精神不振,悒悒不樂,脈弦細;
2頭痛、頭暈、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夢、心悸不寧;
------------------------------
3遺精滑精,腰酸腿軟,不耐作勞。
包括西醫(yī)學的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征、憂郁癥、焦慮癥等出現(xiàn)上述證候者。
加減:
(1)肝血虛:加當歸6~9克、阿膠6~9克(烊化)。
(2)急躁易怒:加代赭石20~30克(先煎)、靈磁石20~30克(先煎)、白蒺藜10克。
(3)頭暈明顯:加鉤藤20~30克、澤瀉30克(風、水)。
(4)悒悒不樂、精神不振:加厚樸花10克、玫瑰花5克、佛手片5克,加重合歡花量。
(5)肝火旺,口苦口渴,舌紅,目赤,多怒,大便干結:加龍膽草6克、蘆薈l~2克,青黛6克(布包),并加重生地、黃芩的用量。
(6)夢遺失精:加山萸肉12克、天冬10克、玄參15克、澤瀉12克、金櫻子10克。
(7)失眠多夢:加黃連6克、竹葉3克、蓮心3克、小草10克。
(8)心悸不寧:加麥冬10克,丹參15克,柏子仁10克。
(9)消化不良,四肢倦怠,大便溏軟:加炒白術10克,芡實米12克,龍眼肉10克,茯苓改為30克。
(10)大便溏泄:去生地,加肉豆蔻10克、車前子12~15克(布包)。
(11)心腎不交:加靈磁石20~30克(先煎)、磁朱丸(布包煎)6克,交泰丸(川黃連、肉桂)6克同煎。
(12)神魂不寧而失眠嚴重:加代赭石25克(先煎),改炒棗仁30克(先煎)、白芍為15克,加重牡蠣量。(定病方 +隨證用藥的用方思路!)
我在1960~1962年用本方為主隨證加減治療神經衰弱屬于陰虛陽旺證者48例,收到了顯著效果,經過隨訪觀察,治愈者8例,基本痊愈5例,顯效16例,有效16例,無效3例。
我在臨床上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具有肝腎陰虛、肝陽旺證者,常以此方隨證加減,靈活運用,每收極其滿意的效果。
根據(jù)“異病同證同治”的原則,凡西醫(yī)診斷的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綜合征、狂躁癥、憂郁癥、焦慮癥等,具有肝腎陰虛、肝陽亢旺證者,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可收到滿意的效果。
驗案舉隅:吳某,女,28歲,平素多思,精神易激動,近1年多來喜憂易怒,有時自己獨在室中哭笑,有時悲觀不樂,精神憂郁,失眠健忘,性情變孤僻,食納尚可,二便正常,月經略錯后,脈沉弦細數(shù)。曾在西醫(yī)院診斷為嚴重的神經衰弱,也曾去精神病院就診一次,可疑為精神分裂證,建議連續(xù)治療,但因無效而求治于中醫(yī)。我據(jù)此脈癥,診斷為肝陰虛肝陽旺之證。
治以養(yǎng)陰柔肝(抗焦慮)、潛陽(定肝魂)、安神(寧心神)。
用挹神湯隨證加減。處方:
1生地15;
2石決明30代赭石20生龍牡各30靈磁石30白芍12;
3制香附10茯神15;合歡花10合歡皮10;炒棗仁30遠志12。
水煎服,另投礞石滾痰丸,每次6克,一日2次,隨湯藥服。如大便溏稀時,可改為每日1次,臨臥前隨湯藥服。藥后諸癥減輕,共進34劑而愈。
2012年7月31日,治一女抑郁癥患者,下午狂躁。處方:
1(焦慮)黃芩10生地20龍膽草5麥冬10;
2(肝魂)石決明20代赭石20靈磁石20生龍牡各15鉤藤15白芍15白蒺藜12;
3(心神)制香附10茯神15;炒棗仁15遠志12;夜交藤15合歡花12柏子仁10丹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