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圖鑒》里的戚薇,在離開男友后辦了自己人生里的第一張信用卡,但她卻只是用來買電腦壁紙里的LV包,因為對她而言,LV是她活在這個城里的獨立驕傲的臉面。
而實際生活里,很多人也一樣,將LV視為生命圖騰,美國的底層黑幫,他們將自己的槍支涂滿LV的花紋 ,他們堅信著“每干一票,就能離上流社會更近了一步”。200年的歷史讓LV征服了所有的膚色和所有年齡的男人女人,而這卻是這個叫路易·威登的小鎮青年一輩子都想不到的。
“所有事業上的成功,都源于從一而終”
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這一場大革命雖然推動了歷史進步,但也幾乎毀滅了法國在歐洲時尚方面的典范地位。
大革命蔑視一切傳統,在衣食住行、婚喪娛樂等方面都形成了有悖于父輩的全新模式——粗俗化。精美的服飾、考究的家居、別致的裝飾品都隨著這場大革命而躲藏起來了。
在法國大革命之后的第七年,1837年,一個來自法國東部小鎮的16歲青年路易·威登終于抵達了令他魂牽夢繞的巴黎。
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有一個屬于那個時代的職業叫box-maker/packer,是旅行箱的制造者也是旅行箱的打包者,剛到巴黎的路易·威登被當時著名的行李箱設計師馬歇爾看中并將其收為學徒,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作行李箱,并為社會名流出行時收拾行李。
那時候,貴族的旅行多靠馬車,但是馬車在長途旅行中比較顛簸,所以不僅對箱子的結實度有要求,對路易威登這樣的打包者的技術也是一個考驗,不管硬質、軟質、方形、圓形都要把所有東西整齊的碼放在箱子里。
“業精于勤,荒于嬉”,路易·威登愿意付出比其他學徒更多的努力,夜以繼日地工作,最后從學徒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席助理。路易·威登憑借著自己精湛的手藝在行李箱定制服務中也得到了上流社會顧客的認可,他的名聲也借此打響,一舉成為馬歇爾工坊中最有價值的工匠。
“成功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1854年,經過17年的積淀后,33歲的路易·威登離開了馬歇爾工坊,并選擇在臨近旺多姆廣場的地方開設屬于自己的第一家店鋪,完成了從工匠到設計師的完美轉變。
從路易威登開店到二戰爆發前,也就是19世紀到20世紀這段時間,法國的國力達到巔峰,法國大力發展資本主義,民眾開始熱衷于消費,路易威登也借助著這股勁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當時,運輸的方式以馬車、貨車、輪船為主,行李箱的材質全部是沉重的皮質,并且是圓形的形狀,不利于工人的搬運與堆放,路易·威登發現了這一點,并于1858年推出了一款長方形帆布制的行李箱,使用帆布作為行李箱面料。
獨特的長方形外形易于堆放,極大的節省了儲物空間的占用,同時他還考慮到,上流人士出外時,行李總是放在馬車外面,因此他出產的行李箱特別加上了防止雨水滲透的功能,這使得路易?威登推出的旅行箱品質有口皆碑,這也讓皇家貴族眼前為之一亮,產品一經推出便迅速熱銷。
在巴黎開設第一家店鋪幾年后,路易·威登于1859年將工作室搬到了巴黎西北部的塞納河畔阿斯涅爾地區,并雇傭了20名工匠開始在那里制作行李箱,主要以制作品牌初期的平底行李箱為主,后來隨著規模的壯大,工坊開始為法國探險隊生產探險時使用的行李箱。
在工坊建立初期,為了方便監督生產,路易·威登一家人住到了車間上方的閣樓里。這個工廠在今天一部分改造為了博物館,另一部分仍然進行定制皮具的制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早于1885年,路易威登在倫敦開設了一間分店,成為了邁向世界市場的開始。1892年,路易·威登去世,公司的管理也轉交給他的兒子喬治·威登。此時的路易·威登公司也從小作坊發展成為皮具生產公司,規模從當初剛建立時的20人增加到了100多人。
但是隨著LV不斷受到消費者認可和追捧,公司也遇見了歷史性的難題,受到了盜版的瘋狂追捧。盜版程度甚至夸張到凡是制作行李箱的工坊都在使用LV的樣式,這種肆無忌憚的抄襲令喬治·威登傷透了腦筋。
在路易·威登在世時,他也曾嘗試過使用多種設計和圖案來防止抄襲,但是由于防偽技術的缺乏,以及當時專利概念的貧瘠,在使用多種措施后都以無果而終。
但喬治·威登的時代不同了,經過喬治·威登及團隊的多年構思與設計,在1896年,喬治威登研發出了一款交織文字的花紋帆布面料,將公司的商標印制其上,并為這個LV圖案申請了全球專利。
它的商標由一個幾何圖形、花朵、以及LV商標三個圖案組成,設計是基于維多利亞時代晚期所流行的風格所設計,這個圖案一直沿用至21世紀,被稱為經典的、150多年的老花。
“如果優秀可以繼承,那它一定流淌在血液里”
不安于現狀的喬治,對于公司的未來充滿了野心,他想要將父親留給他的公司變得偉大變得不凡,決心將其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性公司。
1898年時,路易·威登的兒子左治·威登深信美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大型百貨連鎖店達成合作關系,先在紐約及費城售賣,后來版圖又擴大至波士頓、芝加哥、華盛頓及洛杉磯等地。但打造全球公司的計劃過于龐大,喬治·威登為之付出一生時間也未能實現。
1913年,喬治在法國香舍爾大街開設了世界上最大的行李箱專賣店,將其命名為路易·威登大樓,并在接下來幾年分別于紐約、孟買、華盛頓、倫敦等地相繼開設分店。
LV這兩個字母在當時的年代成為了高貴的象征,像香奈兒、愛馬仕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時尚與尊貴的象征都在使用著LV的行李箱。甚至連皇室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都專門騰出空間用來存放Lv的行李箱。
1936年,喬治·威登去世,他的兒子加斯頓·威登接管了公司。加斯頓從小身體就不好,喜歡呆在家里看書,但是他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色的藝術感悟力,對LV無論是設計還是櫥窗陳列上,都賦予了獨特的藝術元素。
加斯頓跟他的爺爺與父親一樣,他們的身體中都流淌著探索的血液,他嘗試將采用了近半個世紀的Monogram帆布與皮革融合制作出更柔軟的材料,以便用于制作挎包和小號手袋,令人意外的是,最后他真的成功了。這個面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即使是如今的其他行李箱廠商依然無法仿制。
“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會變”
在1973年到1975年期間,出現了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從英國開始, 擴及美國、西歐, 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普遍持續大幅度下降,同時也給日本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使日本經濟陷入深刻的危機。
經過一系列調整,到1978年日本經濟完成了從石油危機到穩定增長的轉變。日本GDP也開始上升排在世界第21位和法國相差5名,也就是在1978年日本經濟開始回暖的時候,路易威登第四代傳人亨利·威登(Henry·vuitton)把LV帶到了日本,在相繼進入日本、中東、東南亞市場后,LV真正的成為了國際品牌。
1987年,路易·威登公司與法國酩悅香檳和軒尼詩聯手合作,創立了Louis Vuitton Mo?t Hennessy(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豪華綜合企業。后來隨著集團的實力逐漸壯大,又不斷地吸引了許多奢侈品牌加入其中。此時的LV不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已經成長為了龐大的跨國集團,為路易·威登集團灑下血與汗的先輩們愿望終于得以實現。
而此時,到了1990年,LV的第四代家族成員也開始離開企業的管理層,管理權由LVMH的老大Bernard Arnault掌控,LV的第五代家族成員,則在公司里開始扮演著顧問的角色,參與家族檔案的管理,在企業需要的時候,作為家族代表出來發言或者手工藝展示。
現如今的LV,在2018年發布的奢侈品牌價值榜中,仍舊牢牢的占據了第一的位置。在被市場認可的時候,再去審視這個市值1490億美元的200歲的皮箱時,人們將不意外地發現:百年老花,并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