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u.cn 2005-11-28
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占榮
在國際遠程教育理事會2005大學校長常務會議上,信息通訊技術為高等教育提供了哪些創新潛力,又遇到了怎樣的挑戰,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話題,數字世界的大學:創新潛力與挑戰。
當前,世界各國的大學都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世界的雙重挑戰,一方面,需要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經開始嘗試通過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手段來達到增大教育容量,加強教學過程,實現自主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目的。這是國際遠程教育理事會執行總裁ReiderRoll先生在2005年遠程開放教育大學校長常務會議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的。
日前在德國古城科隆舉行的此次會議旨在為全球化信息技術時代的遠程開放大學決策者提供一個獨特的交流平臺,就遠程開放教育院校的當前形勢和發展前景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數字世界的大學:創新潛力與挑戰”。有來自25個國家的44位代表出席會議,共安排11場學術報告。
潛力與挑戰
從本次會議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當前國際遠程開放教育院校關心的熱點問題主要包括:如何充分發揮新興信息通訊技術的創新潛力為遠程教育服務;如何通過更廣泛地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的條件和可能在最大范圍內為更多學生服務;如何在技術設施發展極不均衡的今天,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充分利用教育技術;如何應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給遠程教育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開展區域性遠程教育合作項目等。
人們一方面關注遠程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哪些條件和機會,另一方面也開始注重教育技術在遠程教育落實過程中的作用究竟發揮得如何,其成功性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讓更多的學習者有機會接受遠程教育便成為很多國家、很多遠程教育機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當信息通訊技術使更大范圍內更多的人群參加學習成為可能的時候,如何發揮這些新興技術的創新潛力,如何解決技術先進與落后地區的差異問題,如何將技術創新與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就成為遠程教育從業者必須考慮并探尋行之有效解決辦法的新的研究課題。
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大眾化,遠程教育的重心將由原來為更多人群提供教育轉變成一方面繼續探索為更多人群提供教育的途徑和方式,另一方面加強為個性化的特色需求服務,并注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以及社會經濟成本效益。針對不同學習者群體或個體,遠程教育提供者將量身定做、量體裁衣,為學習者設計制作具有鮮明個性、滿足個性化需求、并能真正有助于學習者自主化學習的教學資源。
與會多數校長認為,區域性的遠程教育合作即將或者說已經成為全球遠程教育發展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大家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充分發揮合作伙伴各自的優勢,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教學資源、課程資源、技術資源等,為學習者提供適合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特點、不同需求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
啟示與思考
很多人曾憧憬著信息通訊技術能為高等教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減少教師工作量,將教師從繁多的課程教學中解脫出來;解決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嚴重不足的狀況;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創建終身開放靈活學習模式,等等。今天,信息通訊技術依然在迅速地發展著,但人們似乎冷靜了許多。實踐者與研究者已經更加切實地關注有效應用信息通訊技術為教育服務這一根本性的課題,在試圖更加深入地探討機會、潛力與困難、挑戰中的諸多問題,進行理論與政策的反思,做出實踐中的多元探索。毫無疑問,圍繞“創新潛力與挑戰”這一主題所作的探討,也能給我國的遠程教育實踐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
切忌神化信息通訊技術的功能和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任何學科和專業的教學要求都在不斷變化發展。但是,從教學的根本目的來看,除了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技能要求外,其本質并沒有大的變化。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技術或媒體,教學的根本目的還是要落實在學生是否學會和掌握了專業或課程教學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新興信息通訊技術并不是一把萬能的鑰匙,高等教育教與學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僅僅靠技術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運用信息通訊技術,發揮網絡的作用,終極目的是為教學和學習服務。我們不能成為技術或手段的奴隸。
遠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者、探索者們可能依然需要很好地回答這樣一系列問題:使用教育技術的目的和意義究竟何在?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都有哪些優勢?什么樣的教育技術在哪些教學環境下最能發揮其作用?如何保證網絡學習資源或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受教育群體中的網絡基礎設施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等等。比如,在實踐研究過程中,除了問卷調查和學生的考試情況以外,研究者需要更深入地觀察遠程學習者使用網絡資源和參加網絡課程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到底在網絡實踐中學到了多少傳統課堂教學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
盡快走出所有資源“必須自己建設”的誤區
不同院?;蜻h程教育項目合作伙伴之間存在著學科或資源方面的差異,在學科優勢、教學資源優勢、師資隊伍優勢、網絡技術優勢等方面,都可能如此。一個優秀的遠程教育項目在竭盡所能挖掘自身潛力的同時,應該考慮吸收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其他院校的學科優勢和資源優勢,來構建出自己的學科體系和專業體系。
遠程教育項目合作的理想方式是,充分發揮不同合作方在各個方面已有的優勢,揚長避短,共同構建專業資源或教學包資源。需要避免的是,遠程教育提供者故步自封,或出于各種各樣的考慮,固執地堅持所有教學資源“必須自己建設”。不擺脫這個誤區,不僅難以提供適合遠程學習者需求的精品課程,也會使資源的共建共享徘徊不前,遠程教育的發展不可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加強對遠程教育實際成效的研究
盡管近年來我國遠程教育項目的發展一直呈現方興未艾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躋身于網絡遠程教育的行列,但在實際上,人們對通過網絡技術實現的遠程學習的實際效果及網絡對學生的影響依舊缺乏更深入的了解,研究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更多的研究傾向于遠程教育的理論層面,有些實證研究較多關注學生和老師對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的喜歡程度或滿意程度,而缺乏更深層次的對學生學習效果、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比較研究。實際上,學生喜歡某些遠程教育課程、資源或網絡平臺提供的服務并不一定意味著就能提高學習效果,也許他們喜歡的只是新興技術提供的新鮮感。此外,對當前遠程教育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況,我們實際上還是處于知之甚少的階段。
推進更加密切的合作與交流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程教育發展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即遠程高等院校之間、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根據自己學科和課程的優勢,以及企業自身對人才的理解和需求,逐漸形成或組建協作性的組織,共同提供社會適應性較強的、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遠程教育項目。
這樣的合作可能發生于一個國家內部的高等院校之間,可能出現在不同國家之間,也可能會在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形成。這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機構的最大優勢。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域性差異相當復雜,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極不平衡,這就要求遠程教育提供者能夠迅速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推進各個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出社會與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總之,新的信息通訊技術為高等教育提供了很多創新潛力,同時,高等教育決策者和從業者也在將信息通訊技術運用于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新的信息通訊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正如同黑板、收音機、錄音機和電視機出現之初一樣,人們需要經過一定的階段,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這需要我們不斷深化實踐與研究,作出正確決策與選擇。(劉占榮)
鏈接·報告1 數字技術實施中的內在矛盾
一、不同類型高等院校發揮數字技術潛力的基礎設施及使用的積極性。在技術設備條件上具備有效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高等院校,在其教學過程中,或者不愿意或者不需要廣泛地使用新興數字技術;而可能從數字技術中獲得巨大教學效益的高等院校卻往往不具備廣泛應用數字技術的設備條件。
二、學習環境中“傳統”遠程教育技術和“新興”數字技術代替教學過程的程度。“傳統”遠程教育技術簡單方便,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而新興信息通訊技術相對復雜,使用方式多種多樣,更多地被用來錦上添花,而非代替傳統校園或遠程教育大學的教學實踐。
三、利用新興數字技術時存在的現實問題、阻力和障礙。“傳統”遠程教育方法仍然被用來克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阻力和障礙,解決教學中的現實問題。而數字技術真正能夠幫助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問題或困難(主要指在傳統校園大學內)還很模糊,并沒有被業內完全理解。
四、數字技術對學生群體的影響。新興技術為更多的學生群體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條件;而再次獲得學習機會的學生以及那些并沒有完全準備好學習條件的學生使用信息通訊技術來學習的能力相對更差一些(主要指本科以下的學生和遠程教育環境下的學生)。
五、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獲取與知識建構問題?;ヂ摼W為獲取信息和技術培訓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條件,但是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識,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和專業人員才能指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和信息流建構成有意義的相互關聯的知識體系。
六、成本的顧慮。遠程教育之所以備受推崇,主要原因是所謂的成本效益和巨大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然而,高等教育院校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眾多事例表明,這樣做跟傳統的面授輔導相比,實際上不是降低而是增加了成本。
七、人類在面臨技術快速變革時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的能力。新興技術發展迅猛,而人類適應新的習慣和新的學習方式的能力卻比較緩慢。研究表明,人類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反思來適應這樣的變化。
八、教育界和企業界機構內部文化的碰撞等。開發和運用新技術的巨額成本要求學術界和企業界進行緊密的合作;而學術界和企業界兩大陣營的文化差異巨大,往往容易導致此類合作項目以失敗告終。
對于大學和高等教育的決策者而言,準確地理解數字技術實施過程中的這些內在矛盾,提出全方位的戰略性對策,會有助于將數字技術更加有效地運用于高等教育。
——摘自以色列開放大學SaraGuri-Rosenblit所作的《高等教育中的數字技術:實施過程中的內在矛盾》的報告
鏈接·報告2 挑戰既創造機會也隱藏危機
在全球化進程中,發展中國家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下列方面:全球化大趨勢的影響、推動社會發展的知識經濟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信息通訊技術的變革。這些新的挑戰既創造了機會也隱藏著危機。
從積極方面來看,高等教育在構建知識經濟和民主社會中的作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是創造社會知識財富的核心推動力,也是知識產業化并付諸實踐應用的基礎所在;同時,高等教育也是推進終身學習社會形成的根本動力。另外,可喜的是,高等教育新形式的出現,虛擬大學和開放大學的不斷發展壯大,也促使傳統校園改變原來的操作模式和傳輸模式,開始考慮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提供的可能和機會。
遺憾的是,信息通訊技術的變革同時也造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甚至一個國家之內不同地域之間的“數字化鴻溝”。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或過渡時期的國家仍然掙扎在高等教育容量不足所造成的困難與挑戰之中,這些挑戰包括以下方面:高等教育的可持續擴張,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教育結果的不平等狀況,教育質量和教育的社會適應性,以及更加高效的管理結構和管理機制的引入等。
——摘自世界銀行教育部執行董事Jamil Salmi所作的《數字世界的遠程開放大學:發展中國家的機會與挑戰》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