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畫像
西漢初年,由于多種原因(具體原因不再展開了,因為要是展開的話,足夠寫本書了),劉邦登基稱帝之后,采取了郡國并行的制度。在原東方六國所在地區分封了諸侯國,在原秦國、周王室、韓國所在區域比照原來秦朝的郡縣制。這種措施對于西漢前期局勢的安定來說非常必要。秦始皇沒有分封,秦朝很快就完結了。劉邦分封了,漢朝卻持續數百年。這并不是偶然的!
但是,作為帝王來說,肯定是無法接受臥榻之旁還有他人酣睡。這些異姓諸侯王成了劉邦首要解決的目標。韓信、彭越、英布……雖然他們為劉邦立過戰功。但是個人感情是一回事,消滅他們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當劉邦聽到韓信的死訊時,且喜且憐!
在消滅了異姓諸侯王之后,依然不適合直接在全天下推行郡縣制。劉邦只得又分封了同姓諸侯王。同姓諸侯王的存在,不僅保證了天下劉姓的基本屬性,使得呂后專權卻不能從根本上動搖劉賈天下。同時,也使得原東方各國地區沒有和漢朝中央處于直接對立的局面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郡國并行制度,對西漢前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郡國并行制度并不利于中央集權,對漢朝中央政府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從漢文帝開始,解決諸侯王國問題就成了中央政府比較頭疼的事情了。但是,大體上來說,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在不斷加大,諸侯王國的力量在不斷減小。到了漢景帝即位之后,漢景帝決定采取主動措施解決諸侯王國的問題,結果導致了矛盾的總爆發,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吳楚七國之亂。但是,在漢朝中央政府實力已經足夠強大的情況下,劉濞等人根本對漢景帝構不成實質性威脅。很快,劉濞等人被殺,諸侯王國問題也基本上得到了最終解決。
到了漢武帝時期,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等措施,都是針對諸侯王的。到了這個時候,諸侯王和富家翁沒有區別。諸侯王國,和其他的郡也就基本一樣了。不過在西漢后期,中央政府對諸侯王的封國并沒有放松控制,比如各王國的百姓不能擔任皇家侍衛等規定就體現了中央政府對諸侯王國的防范心理。
這種局面一直到東漢,都沒有改變。到東漢的時候,朝廷也分封了許多同姓諸侯王,但這些諸侯王國和郡基本相同。諸侯王雖然在各自的諸侯王國之中,但他們并沒有治理諸侯王國的權力。相反,他們還要受到很多限制。相對于西漢,東漢的諸侯王所受的限制就更多了。比如北海靖王劉睦有一次問即將到洛陽朝見皇帝的大臣:“你見了皇帝陛下,準備怎么匯報我呢?”大臣答道:“我肯定會說大王即位以來,禮賢下士,親民愛民,是一位賢王。”劉睦說道:“你這是在害我啊!你見了陛下就說我即位以來貪圖享樂,不思進取。”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朝廷對諸侯王的嚴格管制和防范。所以,東漢的諸侯王國和一般的郡已經幾乎完全一樣了。所不同的就是郡的長官叫太守,而王國的長官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