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關于親子閱讀的話題,估計很多媽媽們都會說:
-我每天上班這么忙,下班回來只想休息,哪有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啊?
-每天在家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做家務,有忙不完的事情,哪來的閑功夫陪孩子讀書?
-哎呀,我孩子才這么小,懂什么啊?別浪費時間了,有這時間我還干點別的呢!
…………
也許媽媽的生活圈子非常狹小,但說實話,身邊真是不乏這樣那樣抱怨沒有時間親子閱讀的朋友們。其實,媽媽想說的則是,每天也就是抽出那么10分鐘的時間,孩子小小的愿望就可以滿足,而且最關鍵的則是:愛讀書的習慣就此可以養成。
話又說回來,媽媽們抱怨自己沒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是因為覺得親子閱讀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而這每天僅10分鐘就可以滿足的親子閱讀,與孩子來說,可是具有不同的意義與重要性。
【增強親子間的關系】親子閱讀增強親子間的關系,估計是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共同的感受吧!而且以媽媽的經驗則是,在和明明一起讀書或講故事的時候,如果書中有小朋友或小動物親親、抱抱媽媽的畫面,明明和媽媽也會仿效一番;而和爸爸在一起呢,父子倆因為小動物的叫聲而樂得哈哈大笑。再者之便是通過這樣的親子閱讀,明明和爸爸媽媽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內心活動。
【爸媽的關注與重視】在明明小朋友的心目中,白天媽媽在家照顧他,但還需要做家務和一日三餐,當然不可能全身心地給予其關注;而爸爸呢,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和周末可以短暫地陪小朋友,也不可能是完全的關注。因此,每天的親子閱讀之時,則是爸爸或媽媽給予明明完全的關注與重視之時,媽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聽故事的明明小朋友完全是沉浸在一種非常享受的狀態中。
【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自從明明6周大開始,就固定每天有親子閱讀,因此對于小朋友來說,每日的親子閱讀已經象吃飯睡覺一樣融入其生活了,是明明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哪天因為爸爸或媽媽的忙碌而沒有進行親子閱讀,不管多晚,小朋友還是會拿來一兩本書請爸爸或媽媽讀一讀。即使不會以語言來表達,但媽媽相信,如果哪天沒有親子閱讀,明明肯定會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缺少點什么。
【小愿望滿足的喜悅】很多時候,媽媽正在廚房里忙著做飯,而明明則想請媽媽給其講故事,于是耐心的小朋友會拿本書坐在媽媽腳邊自己看,時不時地還會提醒媽媽一下“故事”,如果此時的媽媽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利用五分鐘的時間給明明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小朋友都是會表現出一種小愿望被滿足的喜悅感,相信對于兩周歲的明明來說,內心肯定也充滿了小小的成就感吧!
【視故事為全新世界】雖說爸爸媽媽經常帶明明去戶外和各種場所體驗不同的生活,但書中的故事情節對于小朋友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與現實生活有很大差別的世界(當然也有很多的相通之處)。每次爸爸媽媽拿出一本新書給明明,小朋友都會聽得非常全神貫注,而且還會指著書中的圖畫或文字,問來問去,這也不乏是明明學習新知識的一個好機會。
【聽故事之時學語言】平日里爸爸媽媽沒有刻意教明明任何東西,包括語言方面,而目前語言能力非常強、詞匯量非常豐富的明明小朋友,都是從每日的親子閱讀中學習到的,很多時候明明說出一個詞或認出一個字(字母),爸爸媽媽都會驚訝明明是從哪里學來的。對于天生賦有學習精神的小朋友們來說,聽故事之時也是他們學語言、學知識之時,這也可謂是愿望的一種滿足吧!
【不愿打亂既成習慣】可以說是自從一出生,也可以說是明明還在媽媽肚中之時,親子閱讀就已經成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也已經是一種既成習慣。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有同感,小朋友不管多小,都是喜歡有規律的生活,那么如果哪天因為爸爸媽媽的原因而打亂了小朋友已經成為生活習慣或規律的親子閱讀,想必小朋友肯定是不愿意的。因此不愿打亂既成的習慣,也是小朋友們視親子閱讀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媽媽最后語:親子閱讀固然重要,但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身心發展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媽媽們適合講的故事也有所不同。對于明明這么大的小朋友來說(兩周歲),由于沒有長久的記憶,記不住整個故事,形象思維尚未建立,因此他們所喜歡的故事是簡單易懂的,而且最好是童謠的形式,不僅有韻律和節奏感,而且媽媽們讀起來也會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