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滿,意味著天氣漸熱, 即將開啟暑天濕熱模式。
據說,冷飲、涼食、空調與炎炎夏日最配哦,不然酷暑怎么熬過去?
殊不知,過度貪涼的過程中,大量冷飲和生冷食物轉化成寒氣,積聚在脾胃,空調吹出的冷氣從皮毛進入人體,消耗著脾胃的氣血;
長此以往,嚴重損傷脾陽、胃陽,從而造成脾胃虛寒,出現胃痛常伴寒涼感、脘腹脹痛、手腳冰冷、畏寒喜暖、神疲乏力、食欲減退、便溏、腹瀉等癥。
夏季養生,本來該“散”,大家卻用“冷”來鎮壓,可見,脾胃虛寒大都是喜食寒涼、風寒侵襲導致耗傷陽氣所致。
其實,夏季除了減少吹空調和和吃冷飲的頻率,適當多食用溫補脾胃的食物,反而更能溫養脾胃,所謂“春夏養陽”就是要順應陽氣生發之勢。
脾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脾胃虛寒怎么養?那就溫脾暖胃。其實,在你的廚房里,就有兩種暖胃香料,丁香和砂仁。
這兩味藥自古以來就是“溫胃大神”,也是健脾養胃的好搭檔,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家、《脾胃論》的作者李東垣,就愛用丁香、砂仁來養胃;
不少專家也曾在《BTV養生堂》節目中講過丁香+砂仁養胃的妙用,但普通人很少知道它們作為“健胃小能手”的存在。
丁香:溫中散寒
眾所周知,丁香是名貴的香料,其實丁香還是很好的溫胃擔當,為芳香健胃劑。
丁香歸脾、胃、肺、腎經,辛溫氣香,既能溫中散寒止痛, 又能降逆止嘔、溫腎助陽,尤善調理胃寒引起的脘腹冷痛、腹脹、嘔吐、呃逆、泄瀉。
砂仁:醒脾暖胃
砂仁也是常見的香料,更是溫中暖胃、醒脾調胃的要藥,氣溫辛溫而芬芳,入脾、胃、腎經,可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元氣、通滯氣;
中醫認為砂仁化濕而不太燥,行氣而不破氣,調中而不傷中,可調理脾胃氣滯、脾胃虛寒而致的泄瀉、冷痛等癥 。
丁香和砂仁的日常食用,也很簡單,打碎煮粥、熬湯皆可,最簡單的就是開水沖泡代茶飲。
中醫講“單方不成藥”,復方的調理效果更加全面。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吃一個食方:丁砂 膏,這是一個古方劑制膏 滋,集健胃、養胃、護胃為一體,由七種材料組成:
丁香、砂仁、陳皮、桂皮、山楂、麥芽、雞內金。
丁香和砂仁是主藥,調理脾胃虛寒證;
陳皮、桂皮也為辛溫芳香之品,可溫胃、健脾、理氣;
山楂+麥芽+雞內金,是消食化積的好搭檔;其中,山楂消化肉食和油膩食物,麥芽行氣消食,消化淀粉類食物,同時健脾開胃;雞內金有很強的助消化能力,也能健胃。
七味材料科學配伍,經過古法熬制,最大程度地融合食材藥性,也更利于人體吸收,也就更全面地調理脾胃,既溫脾暖胃,又健脾開胃;沒有脾胃證也能吃,起到護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