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各位看官,我們上回說了百家姓的陶,今天我們來說說姜。
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源出神農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
裔孫姜子牙周初封于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復姓。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
姜姓來歷不簡單,來于炎帝,因他生于姜水(在今陜西岐山縣西),故有“姜”姓之稱。
姜,凡從女的姓都是母系社會確定的姓,是最古老的 老的姓,是一種家畜的名稱。在甲骨文中,“姜”與“羌”構形相仿,都是與羊有關的特殊字。
姜子牙,河內郡汲縣人,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陜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后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圣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來源。
覆水難收:姜子牙早些時候,家里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子牙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
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后來姜子牙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齊桓公,姜姓,名小白,出生于臨淄(又稱營丘),春秋時期齊國第15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
不知道江小白的取名,是否借用了齊桓公的姜小白?哈哈。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
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后,沒有一個賢士前來。
這時,東野那里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
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
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后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好,各位看官,今天說了一個姜,百家姓里排三十二,欲知后事如何也,明日再說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