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yuǎn)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史上下面這20個姓氏的部分或大部分人,都是姜子牙的后代!
姜子牙
1、姜、呂、尚、望、齊、丁、崔、聶、丘(邱)、厲害
姜子牙
姜、呂為姜太公后裔主要姓氏,為大多數(shù)人熟知。一部分尚姓人的祖先是姜太公姜尚,以祖先的名字“尚”為姓。望姓的祖先為姜太公,以祖先之號“太公望”的“望”為姓。一部分齊姓人的祖先是姜太公,以祖先所建立的國家——齊國的國名“齊”為姓。大部分丁姓人的祖先是姜太公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呂伋),以其祖先謚號“丁”為姓。大部分崔姓人的祖先是齊丁公姜伋(呂伋)的嫡子季子,以其祖先封邑——“崔”為姓。一部分聶姓人的祖先是齊丁公姜伋(呂伋)的子孫,以祖先封邑——“聶”為姓。丘(邱)姓的祖先是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以其祖先所鎮(zhèn)守的營丘城的名字“丘”為姓。一部分厲姓人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厲公姜無忌,以其祖先謚號“厲”為姓。
2、高、盧、柴、年、恒、慶、賀、谷、欒、查(楂)
姜子牙
大部分高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文公姜赤的二兒子公子姜高。大部分盧姓人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文公姜赤的重孫高傒,以祖先的封邑“盧”為姓。柴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高傒的十世孫高柴。高柴的孫子柴舉,以祖父的名字“柴”為姓,世代相傳。年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莊公姜購的兒子、齊僖公姜祿父的弟弟姜年(字夷仲)。以其祖先的名“年”為姓。一部分桓姓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桓公姜小白,以其祖先謚號“桓”為姓。慶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桓公姜小白的重孫慶封,以父親公孫慶克的字“慶克”之“慶”為姓。一部分賀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桓公姜小白的重孫慶封。東漢時人慶純本姓“慶”,因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改為同義的“賀”姓。一部分谷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惠公姜元的孫子公孫蠆(chài)。公孫蠆(chài),字子尾,他的某個孫子封到夾谷,后代便以祖先封邑名“夾谷”為姓,后簡化為“谷”姓。一部分欒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惠公姜元的重孫欒施(公孫灶之子),以祖父姜堅的字“子欒”之“欒”為姓,后世遂為欒氏。查(楂)(zha)姓的祖先是姜太公后裔、齊頃公姜無野的某個兒子,以其祖先封邑——“楂”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