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勝利,為1943年的夏季反攻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第聶伯河地區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于是蘇軍最高統帥部將反攻重心放了西南戰略方向上。第聶伯河地區的戰略意義在于,蘇軍渡過第聶伯河后可以相繼收復白俄羅斯和右岸烏克蘭,進而將戰火引到國外,解放大部分的敵占蘇聯區。而德軍則打算依托這道險要的天然障礙,阻止蘇軍的進攻,爾后有所作為。1943年8月至12月,第聶伯河會戰打響。
第聶伯河會戰示意圖
為此蘇軍調集了五個方面軍,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進至第聶伯河中游,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進至第聶伯河下游和克里木半島。參加這次會戰的蘇軍一共有263萬余人,火炮和迫擊炮51200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余輛,作戰飛機2850架。與蘇軍對峙的德軍是其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屬的第1裝甲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第6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總兵力為62個師,共124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26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
參加第聶伯河會戰的部隊
第聶伯河會戰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8月-9月)
在這一階段中,由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的蘇中央方面軍和由瓦杜丁大將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向科諾托普和基輔方向進攻,由科涅夫大將指揮的草原方面軍向波爾塔瓦—克列緬丘格方向進攻,由馬利諾夫斯基大將指揮的西南方面軍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扎波羅熱方向進攻,由托爾步欣上將指揮的南方方面軍向莫洛奇納亞河進攻。蘇軍這五個方面軍在8月到9月的第一階段作戰中,橫掃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地區,以摧枯拉朽之勢幾乎全部收復了該地區,并在第聶伯河右岸建立了登陸場。德軍企圖在第聶伯河左岸阻擋蘇軍的進攻,穩定住戰線的計劃破產。
第聶伯河會戰一角
第二階段(10-12月)
蘇軍的戰役目的是:消滅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的殘余德軍力量,擴大建立的右岸登陸場,隨后實施攻占右岸烏克蘭地區和克里木半島。德軍的戰役企圖是:將蘇軍在右岸建立的各個登陸場鏟除掉,逼迫蘇軍退回左岸,并在右岸建立防線固守。
第聶伯河會戰第二階段
蘇軍的部署是:中央方面軍在戈梅利—列奇察方向上組織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在基輔方向上進攻,草原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在基洛夫格勒和克里沃羅格方向上進攻,南方方面軍在梅利托波爾方向上進攻。1943年10月2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改變了參加第聶伯河會戰的各方面軍番號,中央方面軍改稱為白俄羅斯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分別改稱為烏克蘭第1、第2、第3和第4方面軍。
第二階段戰役結束后,烏克蘭第1方面軍攻占了基輔和日托米爾,擊潰了德軍6個師;烏克蘭第2、第3方面軍互相配合,分別攻占了扎布羅熱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兩個方面軍收復了第聶伯河右岸正面400余公里,縱深100余公里的土地,德國第8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遭到嚴重損失;烏克蘭第4方面軍攻占了梅利托波爾,向西和西南推進了50到320公里,前出到第聶伯河下游,并封鎖了克里木半島,重創了第6集團軍;白俄羅斯方面軍攻占了戈梅利,在正面寬100公里的土地上推進130公里,收復了白俄羅斯東部的部分土地。
蘇軍失敗的空降作戰
在這場歷時五個月的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重創了大部分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和部分中央集團軍群,擊潰了德軍60個師。此次會戰勝利后,蘇軍具備了在白俄羅斯和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實施反攻的條件,并且將克里木的德軍孤立了起來,蘇軍看到了徹底收復全部領土的希望,為1944年實施的十次戰略進攻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