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到,日耳曼切盧斯克部族的首領阿米紐斯深謀遠慮,取得了瓦魯斯的信任,暗中籌備起義。很快,機會到來了。
當時,日耳曼尼亞的轄區內,零星起義不斷,所以需要羅馬軍隊不斷巡行,但往往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公元9年(這一年,中國王莽稱帝,西漢皇朝正式滅亡),瓦魯斯總督帶領3個羅馬軍團,在阿米紐斯等“同盟軍”的陪伴下,巡邏萊茵河以東的日耳曼尼亞省份。一路走來,并沒有遇見什么反抗,羅馬軍準備返回營地。
9月初,隊伍到達了條頓堡丘陵地帶。
這時,阿米紐斯派人報告瓦魯斯,說我們部族在森林里遭到叛軍襲擊,請總督大人立刻派兵增援!
瓦魯斯大喜,心想這次可算逮到打仗立功的機會了。區區他立刻驅動自己的3個軍團,排成作戰隊形,向條頓堡森林深處急進,消滅反叛者,救援同盟軍阿米紐斯!
很快,雄糾糾氣昂昂的羅馬軍團發現不對勁了。
在左邊出現了陡峭的山包,右邊出現了沼澤地,中間只有幾百米寬,而且道路越來越窄,樹林越來越密。
羅馬軍團在平原作戰時,有嚴密的方陣,投槍、弓箭、長矛、短劍、盾牌,各種兵器組合成為一臺活動的戰爭殺戮機器,攻則無堅不摧,守則如山似岳。大方陣還能變換為小方陣,機動靈活。羅馬人就是靠這種戰法,橫掃歐亞非。
然而在這狹窄崎嶇的林間道路上,完全無法保持隊形。別說幾千人的大方陣,就是幾十人的小方陣也擺不起來。羅馬方陣被迫解散,全軍排成幾公里的一字長蛇陣,在森林中艱難跋涉。
接著,林中風雨大作,幾萬羅馬人被淋得透濕,一步一停地掙扎在泥濘中。
更讓他們驚恐的是,等羅馬軍撲倒剛才阿米紐斯說正在與叛軍交戰的林地,他們發現,眼前不但沒有什么反抗的日耳曼叛軍,連“同盟軍”阿米紐斯等人也都不見了。
等到瓦魯斯明白中計,為時已晚。
阿米紐斯串聯的日耳曼各部族大軍,已經埋伏在條頓堡森林之中。9月9日,整個森林里殺聲震天,日耳曼人潮水般從各處森林、灌木、山谷中涌出,同時對一字長蛇陣的羅馬軍發動了總攻擊。
羅馬人在平原所向無敵的方陣,已經被扯散。蔓藤累葛的森林里,巨大的盾牌、長矛、標槍都失去了用武之地。戰爭成為短劍、拳腳甚至牙齒的肉搏。而在這方面,日耳曼“蠻人”顯然比羅馬人更占優勢。
羅馬士兵表現出無愧于榮譽的勇敢,他們中多數人頑強戰斗到了最后一息。但也僅限于此。
經過兩天多的激戰,3萬羅馬人大多數戰死,部分被俘。俘虜下場都很凄慘,軍官被殺死祭神,士兵和家屬則淪為奴隸。瓦魯斯總督拔劍自殺,他的首級在日耳曼各部族中被“巡回展覽”一大圈之后,送回羅馬安葬。這既是阿米紐斯對羅馬人示威,也可以理解為阿米紐斯的“文明”——畢竟,瓦魯斯本人對自己還是不錯,讓他落土為安吧。
條頓堡森林之戰,是羅馬帝國在其最鼎盛時期遭遇的當頭一棒,也是百余年來羅馬大軍首次遭遇徹底的全軍覆沒。這場慘敗對羅馬人的震撼極大。
羅馬的開國皇帝奧古斯都,為此幾個月沒有洗臉刮胡子,成天用腦袋撞墻,一邊撞一邊傷心地喊叫:“瓦魯斯啊,把軍團還給我!”
雖然我逼死了你爺爺安東尼,你也沒必要為了毀我的軍團,連自家命都不要吧!
不知道看到他這副樣子,失去了孫子的安東尼會笑還是會哭。
而神機妙算,揚長避短的阿米紐斯,則成為日耳曼人的英雄。畢竟,雖然百余年前日耳曼條頓部族也曾給羅馬軍團造成慘重損失,但要論智勇雙全,這回阿米紐斯的含金量要高得多。
千余年后,無論是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馬丁路德、第二帝國的威廉皇帝,還是第三帝國的希特勒,都對阿米紐斯大加贊譽,奉為民族英雄。德國在19世紀中葉,于條頓堡修建了一座50多米高的阿米紐斯青銅像,至今矗立。
(阿米紐斯像)
羅馬帝國畢竟是擁有雄厚實力的。瓦魯斯死后,阿米紐斯的老上司提毗留率領8個軍團出征日耳曼。提毗留比瓦魯斯這個棒槌當然要強得多。他用兵手段老道,穩扎穩打,多次擊敗日耳曼人,穩定了萊茵河的局勢。提毗留的侄兒更在公元17年俘虜了阿米紐斯的老婆,奪回了在條頓堡戰役丟失的羅馬軍旗。
然而即使如此,日耳曼人還是堅持反抗,讓企圖統治這里的羅馬人坐臥不安。因為這個,等提毗留繼任皇帝后,就認為日耳曼這塊地方窮山惡水出刁民,不值得羅馬軍團花大代價去占領。他放棄了繼續征服日耳曼的策略。
從那時起,萊茵河東岸今天屬于德國的大片土地,便還是回歸為日耳曼各部族自由的土地。
此后,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的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多年,日耳曼人始終沒有屈從于羅馬帝國的統治。甚至在幾百年后,他們干脆摧毀了羅馬帝國。當然,這個就要等后面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