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塔會議三巨頭達成的協議,不管好壞,不管此后受到多少國家的非議,無論如何,到今天,仍然影響著國際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看看他們簽署的兩個文件的全貌。
蘇英美三國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公報
(1945年2月11日)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斯福、大不列顛首相丘吉爾、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偕同他們的外長、參謀長及其他顧問們,在1945年2月4日到11日的八天中間,相會于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
除三國政府首腦外,參加會議的還有下列人員:
美利堅合眾國代表:
國務卿愛德華·R·斯退丁紐斯;
總統參謀長威廉·D·李海海軍元帥;
總統特別助理哈里·霍布金斯;
戰時動員與復員局局長詹姆士·F·貝爾納斯;
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C·馬歇爾陸軍上將;
海軍作戰部長美國海軍艦隊總司令美國海軍元帥歐內斯特·J·金;
陸軍后勤總司令布里恩·B·索默韋爾陸軍中將;
戰時航運局局長埃默里·S·蘭德海軍中將;
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總司令參媒L·S·卡特陸軍少將;
美國駐蘇聯大使W·阿弗里爾·哈里曼;
國務院歐洲司司長H·弗里曼·馬修斯;
國務院特別政務局副局長阿耳杰爾·希斯;
國務卿助理查爾斯·E·波倫;
隨同政治、軍事和技術顧問們。
聯合王國代表:
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
戰時運輸部部長萊瑟斯勛爵;
英國駐莫斯科大使克拉克·卡爾爵士;
英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亞歷山大·賈德干爵士;
戰時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爵士;
帝國總參謀長陸軍元帥艾倫·布魯克爵士;
空軍參謀長王家空軍元帥查爾斯·波特耳爵士;
海軍首席大臣海軍元帥安德魯·肯寧安爵士;
國防部長參謀長黑斯廷斯·伊斯梅爵士;
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亞歷山大陸軍元帥;
英國駐華盛頓聯合參謀代表團團長威爾遜陸軍元帥;
英國駐華盛頓聯合參謀代表團團員薩姆微耳海軍上將;
隨同軍事和外交顧問們。
蘇聯代表: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長莫洛托夫;
海軍人民委員會委員長顧斯涅佐夫海軍上將;
紅軍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陸軍上將;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外交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維辛斯基;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外交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邁斯基;
空軍元帥科迪亞庫夫;
駐英國大使翟塞夫;
駐美國大使葛羅米柯。
英國首相、美國總統以及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主席在克里米亞會議結束時作出如下的聲明:
擊敗德國
我們已經考慮過而且決定了三同盟國為使共同敵人徹底敗北的軍事計劃。三同盟國的軍事參謀,在這次會議的期間,始終每天會商。這些會商,從一切觀點來看,都是最令人滿意的,結果已使三同盟國軍事努力的協調比以往更密切了。我們已經互相交換最充分的情報。關于我們的陸軍和空軍要從東邊、西邊、北邊和南邊向德國心臟發動的新的更加強有力的打擊的時間、規模和協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詳細擬定計劃。
我們的聯合軍事計劃,唯有當我們執行這些計劃的時候,才使人知道。但是我們相信:三國參謀部之間在這次會議中達成的十分親密的合作,結果必將使戰爭時期縮短。三國參謀部的會商,今后遇到需要時將隨時繼續舉行。
納粹德國已注定滅亡。德國人民如果企圖繼續一種毫無希望的抵抗,將徒然使他們自己由于敗北而受的損失更加重大。
德國的占領與管制
我們已就共同的政策與計劃商得同意,以便實施在德國武裝抵抗最后被擊潰后,我們要共同使納粹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款。這些條款,在德國最后敗北完成之前,不得使人知道。根據已商定同意的計劃,三國部隊將各自占領德國的一個區域。這計劃規定,成立一個中央管制委員會執行互相協調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員會由三國的最高司令官組成,總部設在柏林。我們已經商得同意:法蘭西如果愿意的話,三國當邀請它承受一個占領區,并參與管制委員會,作為第四委員。關于法蘭西所占領區域的范圍,將由有關四國政府經由它們在歐洲顧問委員會中的代表共同商定。
我們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要確保德國絕不能夠再擾亂世界的和平。我們決定要把德國一切武裝力量解除武裝,予以解散;把那曾經一再極力使德國軍國主義復活的德國總參謀部永遠解散;把德國所有一切軍事裝備撤去或破壞掉;把所有一切曾供軍事生產之用的德國工業排除掉,或者予以統制;使所有一切戰爭罪犯受到公正而迅速的膺懲,并要執行同德寇所造成的破壞相當的實物賠償;要掃滅納粹黨、納粹的法律、組織和制度,從德國人民的公共機關中,從文化生活與經濟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納粹的和軍國主義的影響;并且要在德國和諧地采取對于世界未來的和平與安全實屬必要的其他措置。我們的宗旨決不是要消滅德國的人民,但是惟有當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已經根絕了的時候,德國人民才有過適當生活的希望,他們才有在國際交誼中占一席之地的希望。
對德國分區占領
德國的賠償
我們已經考慮過關于德國在這次戰爭中使同盟國家所受損害的問題,并且認為理應由德國用實物將這種損害盡可能賠償到最大限度。一個損害賠償委員會應予設立。這個委員會將奉命考慮關于德國對同盟國所受的損害賠償的程度與方法問題。這個委員會將在莫斯科工作。
聯合國會議
我們決定盡可能從速和我們的盟邦建立一個一般性的國際組織,以維持和平與安全。我們相信:經由所有一切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密切而繼續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經濟上和社會上的戰爭原因,都是必要的。
在頓巴敦橡園會議中國際組織問題已經奠定了基礎。然而,關于投票表決程序的問題,在那兒不曾商得同意?,F在的會議,已解決了這個困難。
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1945 年4 月25 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以便依照在敦巴頓橡園非正式會議中建議的方針準備這一個組織的憲章。
我們將立刻向法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磋商,并邀請他們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大不列顛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共同發起這種會議。一經和中國與法國磋商完畢,關于投票表決程序的建議案全文,就可公布。
關于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人民委員會主席、聯合王國首相和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已經就他們本國人民的和被解放的歐洲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互相會商過。他們聯合聲明:在被解放的歐洲暫時不穩定的時期中,他們互相同意,當使他們三國政府的政策一致,以協助從納粹德國統治下獲得解放的各國人民,以及歐洲的前軸心附庸國人民,用民主方式解決他們迫切的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
歐洲秩序的確立,以及國民經濟生活的再建,必須憑借足以使被解放的各國人民能夠消滅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最后形跡,并創造自己抉擇的民主制度的程序來達成。這是大西洋憲章的一個原則——所有各國人民有權抉擇他們生活所寄的政府的形式——使那些被侵略國用武力剝奪了主權和自治政府的各國人民恢復主權和自治政府。
為了造成被解放各國人民可以使用這些權利的條件,三國政府當對于歐洲任何被解放的國家人民或歐洲前軸心附庸國人民予以協助,當他們認為需要:
(甲)確立內部和平狀態;
(乙)實行緊急措置賑濟難民;
(丙)成立臨時政府,使民眾中一切民主分子的代表廣泛參加,并確保盡可能從速經由自由選舉以建立對于人民意志負責的政府;
(?。┰诒匾胤街蛇@種選舉。
三國政府當與其他聯合國,以及歐洲的臨時當局或其他政府,在考慮到對他們有直接利益的問題時,互相洽商。當三國政府認為歐洲任何被解放國或歐洲任何前軸心附庸國中的情況有采取這類行動的必要時,他們當立刻共同諮商,關于履行本宣言中所舉共同責任所必需的措置應當立即共同諮商。
我們在本宣言中重申我們對于大西洋憲章中諸原則的信心,重申我們在聯合國宣言中提出的保證,并且重申我們的決心,要和其他愛好自由的各國合作以建立一種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類的和平、安全、自由與普遍的福利。
在發表這個宣言時,三國表示希望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所建議的程序下予以協作。
波蘭
在波蘭,由于它已被紅軍完全解放,產生了一種新的形勢。這就要求建立一個比波蘭西部最近解放以前可能建立的基礎更廣大的波蘭臨時政府。因此現今在波蘭執行職權的臨時政府,就應該在更廣大的基礎上實行改組,以容納波蘭國內外民主傾袖。這個新政府應稱為波蘭全國統一的臨時政府。
莫洛托夫、哈里曼和卡爾,受命以一個委員會的資格,首先在莫斯科與現今臨時政府的成員并與波蘭國內外其他波蘭民主領袖進行會商,以便根據上述方針改組現政府。這個全國統一的波蘭臨時政府應當保證:盡速根據普遍選舉與秘密投票方式舉行自由的不受限制的選舉。在這些選舉中,所有民主的和反納粹的政黨都有權參加,并提出其候選人。
當全國統一的波蘭臨時政府已經依照上述原則正式成立時,如今和波蘭現在臨時政府保持外交關系的蘇聯政府以及聯合王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都要和新的波蘭的全國統一的臨時政府建立外交關系,并互派大使,各該政府根據大使的報告,將經常獲悉波蘭情形。
三國政府的首長認為:波蘭的東疆,當依照寇松線,而在若干區域應作出對波蘭有利的自五公里到八公里的逸出。他們承認:波蘭必須在北方和西方獲得廣大的頒土上的讓與。他們覺得關于這些領土上的讓予的范圍,當于適當時機征詢新波蘭的全國統一的臨時政府的意見,并且覺得關于波蘭西疆的最后定界,應待和會解決。
南斯拉夫
我們同意向鐵托元帥和蘇伯西奇博士建議:他們之間的協定,應立刻付諸實施,并應根據那個協定成立一個新政府。我們又建議:新政府一經成立,就應該聲明:(一)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會應予以擴大,以容納沒有和敵人合作妥協的南斯拉夫最后一屆議會的議員,這樣組成一個稱為臨時議會的團體;(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會所通過的立法案,以后將提交憲政大會予以批淮。
對于巴爾干的其它問題,也已作了一般的檢討。
外長會商
在會議期間,除了各政府首長和外長們的日常會商外,并且每天舉行了由三國外長和他們的顧問們的另外會商。
這些會商已證明具有無上的價值。這次會議已經同意:應當設置永久的機構,以使三國外長間舉行經常諮商。所以他們于必要時可經常會商,大約每三四個月會晤一次。這些會談將輪流在三國首都舉行,第一次會商定于聯合國關于世界組織會議后在倫敦舉行。
為和平而團結正如為戰爭而團結
我們在克里米亞這兒會晤,已重申我們的共同決心,在今后的和平時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強在這次戰爭中使聯合國家勝利成為可能和確定的目的方面和行動方面的團結一致。我們相信這就是我們政府對于我們本國人民以及對全世界所有各國人民的一種神圣義務。
唯有我們三國之間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增進的合作與了解,才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用大西洋憲章的話來說,就是:“確保在所有一切土地上的所有一切人,都可以在不受恐懼、不虞缺乏的自由中度過一生?!?/p>
在這次戰爭中的勝利以及建議中的國際組織的建立,將提供一切歷史中最偉大的機會,使能在今后年代中創造這一種和平的重要條件。
丘吉爾
羅斯福
斯大林
蘇美英三國關于日本的協定(雅爾塔協定)
(1945年2月11日訂于雅爾塔)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
(丙)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經諒解,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征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根據斯大林大元帥的提議,美國總統將采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三強領袖同意,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后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
蘇聯本身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俾以其武力協助中國達成自日本枷鎖下解放中國之目的。
斯大林
羅斯福
丘吉爾
《國際條約集(194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