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接到一項任務,面對一項工作時,你最需要的不是立即去做這件事,而是思考這件事是否有必要親自做,是否有必要馬上做,以及是否有必要做。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應考慮親自做這件事,還是授權給別人做這件事;如果你是普通職員,你應考慮馬上做這件事,還是稍后做這件事,以及不做這件事。這就是目標管理中有名的“4D原則”:
親自做——重要的工作,不能丟掉不管,不能拖延不做,不能授權給他人,而要按照重要性的優先順序安排到日程表中,然后親自去做;
授權做——把不太重要的工作授權給下屬去辦,這樣可以為你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干更重要的工作;
稍后做——把一些次要的、不緊急的工作放一放,等完成重要的、緊急的工作之后,再去完成它們;
不做——把一些與目標無關的工作舍棄,不去做。
經常有人抱怨工作太多、任務太雜、時間太少、上班太忙,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大程度上與他們不懂得安排自己的工作,不懂得有選擇地工作有關。
戴爾公司是美國有名的電腦公司,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在剛創立公司時,每天必須早起去公司開門,這對習慣了晚睡晚起的他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公司只有他有鑰匙,每次只要他睡過頭,等他來到公司時就能看到大家站在公司門口閑逛。后來,戴爾意識到不能自己管鑰匙,就將鑰匙交給了下屬,讓下屬代替他每天第一個來到公司開門。
有一次,一名員工走進戴爾的辦公室,向他抱怨說硬幣被可樂機吃掉了。戴爾感到莫名其妙,問道:“這種事為什么要跟我說?”員工說,“因為全公司只有你有可樂機的鑰匙。”那一刻,戴爾明白要交出的,不僅僅是公司辦公室大門的鑰匙,還有很多完全不必由自己去做的事情。
美國管理專家史蒂文·希朗曾觀察一些職業經理人,看他們是否稱職。最后,他得出一個結論:凡是在吃飯或喝咖啡的時候,還對公司事務放心不下,給下屬打電話的經理,都不能算作稱職的經理。理由是什么呢?史蒂文認為,稱職的經理離開辦公室一天,公司不會出問題。在吃飯或喝咖啡時還要給下屬打電話的經理,一方面會讓自己很忙很累,另一方面還會阻礙員工通過實踐提高自己,因此他們是不稱職的。
對于普通職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區分什么事情應該馬上做,什么事情應該稍后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去做,那你的工作效率恐怕難有保證,你也不能算作高效能人士。因此,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無論你是領導還是下屬,都應該熟練掌握目標管理的4D原則,有選擇地做事、有效率地工作。
方法總結:
(1)估價——用目標、需要、回報對將要做的事進行估價。
一件事、一項工作值不值得去做,你事先應對它進行估價:這件事是否符合你的近期工作目標?比如,你這周的目標是拿下50萬的銷售額,并正在積極跟進一名大客戶,可上司卻安排你一項出差任務,這時你就要估價了。權衡一下這兩件事哪個對你更重要?
(2)去除——去除不必要做的事情,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情委托出去。
如果你覺得出差更重要,那你的銷售目標很可能完不成;如果你覺得銷售目標更重要,那么你可以向上司說明理由,建議他將出差任務委派給別人,這叫間接授權,即讓上司替你授權;或考慮將出差計劃延后,等你拿下這個大客戶,再去完成出差任務,這叫“稍后做”;或直接拒絕上司:“我能力有限,這項出差任務我做不好……”
你也可以與同事商量一下,委托他代替你去出差。記住,這需要與上司溝通,得到上司的認可。當然,如果你是中層管理者,那么你可以將出差工作委派給下屬,讓下屬替你去做。
(3)委派——將可授權之事交給別人辦,并說明相關情況。
哪些事情可以授權或委派給別人,哪些不能呢?事先必須有個標準,一般來說,以下工作不宜委派給別人:
①人事或機密的事務;
②制定政策的事務;
③危機問題;
④下屬的培養問題;
⑤公司領導分配給你親自做的事情。
當然,這件事沒有固定的標準,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在委派工作的時候,應向委派對象說明相關情況,切勿因溝通不到位導致工作執行出偏差:
①說明你要的結果,讓委派對象知道要把工作做到什么樣子;
②如果你希望運用特定的方法完成工作,一開始就要告訴委派對象;
③讓對方知道在什么期限完成。
如果對方是你的同事,與你不存在上下級關系,那么當對方幫你辦了一件事后,無論成敗,你都應心懷感激,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替對方分擔工作,彼此互相支持和幫助。
小測試:
下面是一道選擇題,通過你對該題的作答,可以檢測你對4D原則的掌握程度。
你正在做一份很重要的商務計劃書,這時領導交給你一項任務,這份任務不是很重要,但是很緊急,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是部門主管,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你又會怎么做( )。
A、立即親自去做
B、說明理由,稍后再做
C、委托別人去做
D、嘴上答應領導馬上做,但卻把工作丟到一邊,先做手頭的項目計劃書
第一個問題的最佳答案為B,其次是C,比如,委托同事幫忙;第二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是C,作為部門主管,你完全可以將領導交給你的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交給下屬去做。
摘自圖書《高效工作法》,作者 周劍熙,本文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