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湯是治療痔瘡的專方,但凡是肺熱亢盛,大腸濕毒重,一般乙字湯下去,幾劑就見效了。
現(xiàn)代為什么如此多痔瘡的病人。《黃帝內經》上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辟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可見暴飲暴食,是得痔瘡的一個原因。飽食過后,脾胃不能運化,濕熱下注大腸。大飲酒后,酒能夠以辛入肺,使得肺氣逆,宣發(fā)太過,周身血脈上亢。肺熱久居不去,所以借以相表里的六腑大腸來泄熱,故而為痔瘡。
所以乙字湯里頭,大黃、黃芩兩味藥,專泄肺與大腸的熱毒,標本表里兼治,使得肺氣順,腸腑通,痔瘡疼痛便血,隨即緩解。當歸、甘草調和氣血,升麻、柴胡把氣往上提。僅六味藥的乙字湯,是治痔瘡良方。
柴胡4克,升麻1.5克,甘草、黃芩、大黃各3克,當歸5克。
肥肉厚酒,爛腸之物痔瘡好治,引起痔瘡的原因不好醫(yī),酒醉飯飽,忙于應酬是時代的通弊。時代之所以有十人九痔之說,皆在于他們飲食無節(jié),以妄為常。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上說,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無大醉。
而飽食一頓則損一日之壽命,大醉一場,則損三日之壽命。既飽食,又大飲大醉,而且還在晚上應酬多,這無疑是往火坑里跳。
在中醫(yī)看來晚上陽氣本來就要收藏起來,腸道不應該有過多的負擔,過多的飲食也消化不了。長期過多的食物壅堵胃腸,不僅僅是得痔瘡這么簡單,腸息肉、癌瘤、三高隨之而來。
大黃1克,柴胡5克,升麻1.5克,甘草2克,黃芩3克,當歸6克。以本方治療各種痔瘡,一般服5~10劑,即可收到止痛、止血、痔核逐漸內收之效。
痔瘡雖說是小病,但嚴重起來,確實讓人難受:每次大便下血不止,治療起來總是很難,所以,很多人選擇了外科手術,但經常也是術后復發(fā)。
中醫(yī)常用中成藥有槐角丸等,平常輕癥倒還有效,但重癥就力不能及了,于是,我時常在尋求一種高效的治療方法。后來經郭永來老師指點,試著用“乙字湯”來治療,,出處據傳為日人傳來,因結腸形似“乙”字而得名。在使用過程中,對于嚴重下血的病癥,還是覺得效果不太明血。后來,在學習王幸福師的經驗中,王師提到,生卷柏止血如神,于是,我在乙字湯中加入生卷柏,同時加入了生地榆,并隨證加入潤腸通便的其他藥,果然,療效一下就起來了!現(xiàn)在成為我治療痔瘡的王牌方劑!
病例:黃某 女31歲素有痔瘡,今次因多吃火鍋后復發(fā),大便下血,量多!便結!舌質紅!薄黃苔!開方如下:
柴胡10克 當歸15克 黃芩10克 升麻10克制大黃6克甘草6克生卷柏30克 生地榆20克 槐花炭15克 麻仁10克 瓜蔞仁15克(搗)
三劑后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