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湯治療痔瘡324例
我們采用乙字湯治療痔瘡324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痔瘡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2 一般資料:治療組病例324例,男181例,女143側;年齡17~93歲,病程3d~1a按不同分類分為內痔133側,外痔3O例,混合痔131例,嵌頓痔30例;按不同癥狀分為出血123例,疼痛95例,脫出106例。對照組150倒,男85例,女65例;年齡19~88歲,病程3d~1a;按不同分類分為內痔45例,外痔20例,混合痔65側,嵌頓痔20例;按不同癥狀分為出血68側,疼痛4o倒,脫出42例。
2 治療方法
乙字湯由大黃1 g,當歸6 g,升麻1.5 g,柴胡5 g,黃芩3 g,甘草2 g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每次服150 ml 加減:內痔、混合痔出血,加地榆、槐花;混臺痔、外痔發炎、嵌頓痔疼痛,乙字湯與麻杏石甘湯合用;Ⅱ~ Ⅱ期內痔、混合痔脫出采用原方服用,氣虛之征明顯者.加大升麻、柴胡的用量。對照組用消痔寧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閣主附:乙字湯是治療肛腸疾病的著名方劑,出處無從考證,因結腸形似"乙"字而得名。劉飛躍等認為該方由柴胡10 g、黃芩10 g、當歸12 g、升麻6 g、大黃6 g、生甘草10 g組成,其中柴胡、甘草需等量,其因不得而知。)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治療前后各類痔的出血、疼痛、脫出等癥狀與體征的改變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根據1975年全國防治肛腸疾病協作會議制定的評定標準。痊愈:癥狀消失(出血、脫出或疼痛等),檢查痔核消失;顯效:癥狀消失,檢查痔核縮小;有效:癥狀明顯改善,檢查痔核有一定的變化;無效;癥狀與體征均無變化。
出血 痊愈71% 顯效35% 總有效95.9%;
疼痛 痊愈63% 顯效19% 總有效94.7%;
脫出 痊愈36% 顯效32% 總有效80.2%;
治療組 痊愈52.5% 顯效26.5% 總有效90.4%;
對照組 痊愈33.3% 顯效27% 總有效68%
4 病例介紹
胡某某,男,42歲,2000年10月11日初診。主訴:肛內腫物脫出疼痛3d。患者3d前因大便秘結,排便努掙后肛內腫物脫出無法還納,疼痛劇烈.行動不便。肛檢:肛緣水腫,內痔核脫出約2cm×2.5 cm,色澤紫紅,表面糜爛。診斷為嵌頓性內痔治療:手法復位固定方用乙字湯合麻杏石甘湯服用。2 d后復診,大便轉軟,便后肛內腫物脫出,可自己用手法復位,疼痛明顯減輕,痔核縮小,肛緣水腫消失。繼服5劑后疼痛消失,痔核萎縮,便后無腫物脫出。
4 體會
乙字湯由大黃、當歸、升麻、柴胡、黃芩、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升陽舉陷,潤腸通便的功效。藥味少、用量輕是該方的一大特色。全方用藥重量僅18.5 g,猶為稱奇的是全方僅有大黃一味為瀉藥,且用量為1 g,卻能達到很好的通便效果。內痔、混合痔出血使用該方時,常在原方的基礎上加用地榆、槐花等止血藥以增強止血功效。混合痔、外痔炎癥、嵌頓痔出現水腫疼痛,常由于肺熱下移大腸所致,“肺與大腸相表里”,以該方與麻杏石甘湯合用,則肺熱得清,大腸氣機通暢,從而使炎癥水腫疼痛消失。根據日本醫學家筱原央的研究結果表明,乙字湯對肛門水腫有非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類似于消炎痛,該研究結果從藥理學方面證實了乙字湯治療痔瘡炎癥水腫疼痛的療效是可靠的。方中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固脫,適用于氣虛下降所致的內痔、混合痔脫出。氣虛之征明顯者,可加大二藥的用量以增強療效。便秘是痔瘡患者常見的癥狀和誘因,該方還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常常一劑見效,而又不會出現致瀉作用,可見該方組方之妙。
綜上所述,己字湯治療痔瘡具有獨特的臨床效果己字湯對痔瘡病中最常見的出血、疼痛、脫出等癥狀均有明顯的效果,能有效地解決目前內服藥物治療脾虛氣陷型療效較差的缺陷,經大量的臨床病例使用,證實該方是治療痔瘡的較為理想的方劑。
參考文獻:
[1] 筱原央.漢方制劑乙字湯治療痔疾的基礎研究[]].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9,21(1).36.
[2] 尚文珍.乙字湯治療痔瘡的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1996
乙字湯
出典
原南陽
組成
當歸、升麻、柴胡、甘草、黃芩、大黃
功能
消炎、清熱、通便。
主治
各種痔瘡,大便燥結、便秘,痔核疼痛。
臨床應用
適用於痔出血、肛門裂傷、脫肛輕癥、婦人陰部癢痛。
現代藥理
1 .抗炎:「柴胡皂苷」的抗炎強度與「強體松龍」相似,抗肉芽腫增生比抗滲出作用強。〔當歸〕水提出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能抑制血小板釋出致炎物質。〔甘草〕具皮質激素樣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為「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 2 .通便:〔大黃〕致瀉成分以「番瀉疳(去病換弋) A 」作用最強,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使中遠段結腸的張力增加,蠕動加快,但并不妨礙小腸的吸收功能。 3 .抗菌:〔大黃、黃芩〕均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升麻〕對結核桿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柴胡〕可抗瘧原蟲,抑制流感病毒,并可增強免疫細胞機能。 4 .解熱:〔柴胡、黃芩、升麻〕均有解熱作用。
加減
1 .便秘:加重〔大黃〕,再加〔枳實〕。 2 .痔痛:加重〔甘草〕,再加〔乳香、豬膽汁〕。 3 .痔核:合〔桂枝伏苓丸〕。 4 .脫肛便血:加〔黃蓮、生地、黑梔子、黑地榆〕。 5. 如出血多時,加地榆、苦參、仙鶴草、槐花,炎癥嚴重者加銀花、連翹或蒲公英、黃柏等,體虛增加黨參、黃芪或太子參、伏苓、龍眼肉等。
用法
飯前冷服